全国人大代表张晓北:

守民生底线 逐时代浪潮

作者:本报记者 张博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3-03


  既仰望星空,关注时代发展的浪潮,又脚踏实地,守护每一寸民生底线。

  ——张晓北


  “广播是应急体系的‘神经末梢’,绝不能因技术升级断了民生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应急广播依赖网络,一旦失去移动网络,对于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抢险救灾、应急宣传、舆论引导都将陷入被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主持人张晓北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分享了令他印象深刻的调研场景。8年履职生涯中,张晓北的许多发现看似偶然,实则是他无数次对民生问题“较真”的必然结果。


  守住应急广播“生命线”


  “操作界面不便,广播频率的按键被设置到三级或四级目录中。”“车企说‘收音机过时了’,可山区、灾区哪有稳定网络?”调研中,张晓北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所见所闻。

  为了让建议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张晓北开启了一场知识与实践的深度探寻。他请教学界专家学者,深入实验室,与业界技术人员一同验证极端情况下的接收效果……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2023年全国两会上,他呼吁“新能源汽车强制安装无线电广播接收终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多方努力下,2023年8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载音视频管理的通知》,为规范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终端管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24年9月,《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系统》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启动,成为保障民生安全的重要举措。今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有关负责同志与张晓北交流了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文件的起草情况。 


  为AI时代“献良方”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我仿佛拥有了双重视角。”张晓北说,“除了主持人的身份,我还会以人大代表的眼光来看报道内容,不由自主地透过新闻本身,去思考其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让他在工作中发现了新的问题。

  当前,AI主播如汹涌的浪潮,迅速席卷新闻行业。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隐患。部分机构存在训练数据来源标识不清、数字分身应用边界模糊等情况,有可能引发潜在的版权纠纷。张晓北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问题,并将其列为自己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希望在大家的共同推动下,规范AI主播形象及声音版权管理。”

  从汽车领域的应急广播,到人工智能领域的版权规范,张晓北的履职之路始终与民生紧密相连。他秉持着“为民代言”的初心,既仰望星空,关注时代发展的浪潮,又脚踏实地,守护每一寸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