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生命体验 多彩的童年风景

——王勇英作品研讨会侧记

作者:宗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19

王勇英作品研讨会嘉宾合影。 主办方 供图



  由广西作家协会、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接力出版社承办的“独特的生命体验,多彩的童年风景——王勇英作品研讨会”,于1月13日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

  中国儿童小说的创新和发展要靠创作、评论、出版三驾马车的拉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作家协会和接力出版社一直重视原创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据儿童文学作家、接力出版社总经理白冰介绍,2017年,接力出版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出版传媒集团领导的支持下,举办了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接力杯金波幼儿文学奖,旨在促进儿童文学的创新实践。7年来,接力杯“双奖”已举办3届,获奖作品已出版45种,总发行量141万册;版权输出28种,输出比例达60%;21种荣获国内外重要图书奖项,获奖比例约为47%。

  白冰表示,金波先生和曹文轩教授都曾提出,设立奖项不光要推出作品,也要推进幼儿文学和儿童小说的理论建设。为此,接力出版社曾举办“幼儿文学的边界与特征——中国原创幼儿文学理论研讨会”“短中篇儿童小说的艺术特质——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获奖作品新书发布暨研讨会”,此次举办王勇英作品研讨会之意也在于此。

  作为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金奖获奖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勇英一直将自己的根脉植于广西这片多民族、多色彩的土地,描绘民族地区少年儿童多彩的心理现实和生活现实,目前她已经出版了近百部儿童文学作品。在接力出版社出版的3部儿童小说《狼洞的外婆》《花石木鸟》《我们家》,也很有特色。

  在王勇英看来,做一个会写故事的作家是很幸福的。她从小就爱听故事。在她的家乡,每个村就是一个城堡,每个城堡里都有戏台,看戏就是她童年时代最美好的阅读。她看的书就是戏台上演的故事,也是村里人讲的传说。故事听多了,王勇英说,她也会讲故事了。故事讲多了,也就成了一个会写故事的人。她搜集、书写了很多充满欢喜的故事,也特别留意那些特别的孩子所经历的特别的故事。

  从中学开始,王勇英就发表中短篇小说、童话等,出版了许多书。“它们都是我用文字建起来的故事城堡。我希望每个快乐的孩子来到故事城堡里会更快乐,那些不快乐的、身心有些伤痕的孩子,进入故事城堡,都能得到爱的治疗,变得幸福又快乐。”王勇英说。

  会上,专家们围绕王勇英作品的创作特色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不断创新求变 敢于切入现实

  □广西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 蒋锦璐

  王勇英是广西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故乡和童年是王勇英写作的底气。她不断创新求变,探索新的题材、新的体裁、新的表达方式。在她笔下,有温暖鲜活的乡情乡音,有南方独特的民间传奇与民俗传承,有青山绿水间的新时代故事。同时,她也敢于切入现实、正视苦难、书写困境中的成长。可以说,王勇英以其多题材、全方位的儿童文学创作确立了属于个人的文学标识。她所塑造的狼洞的外婆、巴澎婆婆、你落、木瓦等成为原创儿童文学的重要形象。

  王勇英还担负着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儿童文学委员会主席的工作,鼓励、激励、带动了一批更为年轻的广西儿童文学作家。2024年,广西作协组织申报了“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的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由王勇英领衔的5位儿童文学作家组成攻坚团队,将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和讴歌新时代两个维度展开创作。


  植根广西神奇土地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高洪波

  阅读王勇英的作品,能使我们当代都市的孩子对广西这片神奇土地产生一种特殊的关爱,就像我们那代人看到《长发妹》《八哥鸟》《刘三姐》时的感受,这些都是广西贡献给中国文坛的经典作品。比如《花石木鸟》立足于广西非常著名的《百鸟衣》的故事;《我们家》主要谈的是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狼洞的外婆》能够将人带到一个特别的阅读场域,展现出民族地区风情,同时,作者对底层的深度关怀,能让我们生出一种深入心底的同情,以及对孩子和弱者的关怀。


  文学作品也要有勇气选择读者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李东华

  王勇英原来写的是比较轻松好读的作品,后来来了一个转身,开始写起乡土小说。她从追求畅销到追求经典,从追求轻松无难度的写作到追求有难度的写作,来了一次非常彻底的转身。这是一种冒险行为,意味着她可能会流失一部分读者,但王勇英以果敢行为证明了文学作品不单单被读者所选择,文学作品也要有勇气选择读者。一位作家,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家,不能单单为了讨好孩子,怕自己的创作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而把思想、艺术上的探索局限在浅显单薄的层次上。

  王勇英的《狼洞的外婆》和以前的创作相比,节奏更从容,叙事更绵密,人物塑造更立体。越来越丰富的人生阅历,让她对亲情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看得更深刻。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王勇英都让我想起那句诗:“世界以痛吻我,让我报之以歌。”


  体现儿童本位写作立场

  □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李利芳

  《狼洞的外婆》以微观生活叙事聚焦一个儿童在外婆的照料下重归正常生活的过程,它以深层心理学透视体现儿童本位写作立场,用白描手法将处于孤独情境中的儿童心理与存在状态刻绘得真实可感,写出了中国式童年中的代际抚育与伦理亲情。

  作品完全践行儿童文学价值观,它勇于面向儿童在生活中遭遇的典型问题,并以忠诚于人民、向生活致敬的态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路径与方法。作品中节制的情感叙事基调,体现出一名成熟作家对文学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与良好的掌控能力,特别是对儿童文学文类属性与叙事特征的极好把握。


  呈现儿童眼中被放大的世界

  □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研究员 郭艳

  《狼洞的外婆》从儿童视角出发,转换了整个文本的叙事维度,将苦难叙事转变成人与命运、人与人性、人与童心世界的故事,使作品拥有了极大的文学空间和精神延展性。

  如何呈现儿童眼中的世界,一直是儿童文学写作的难点和盲点,但这恰恰是最能体现儿童性的地方。文本精彩地呈现出儿童眼中被放大的世界。如果被放大的是理解、呵护与爱,这个世界就会充满快乐和幸福;如果被放大的是恐惧和焦虑,这个世界就充满悲伤与不幸。作品尽管没有写一个“爱”字,却抵达了净化心灵和启迪美好情感的境界,也使得儿童性得到了有力表达。


  做有力的“减法”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崔昕平

  《狼洞的外婆》做了一次非常有力的“减法”,淡化故事的时代与地域背景,以简单、集中的人物与情节,以舒缓、疏朗的叙事节奏,讲述女孩白果在外婆的呵护下,被温暖与包容治愈的故事。

  作家生动塑造了外婆这一理想化形象,她呵护童心,让白果逐渐获得安全感。这个被命运宣判了“苦难童年”的白果的故事,因为外婆美好的心灵照亮,不见黯淡,不见晦涩,反而于细节中蕴蓄了温暖。善良的、宽厚的、守信的、爱帮助人的、有爱的外婆,稳稳地托举着白果,让她回归欢乐童年。


  一个作家的立足,必须占有“独特”二字

  □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 曹文轩

  王勇英拥有独特的写作资源,这是她闯荡文坛的资本。她深知:一个作家的立足,必须占有“独特”二字,不是写作资源的独特,就是表达方式的独特。她充分利用这份独特的资源,写出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独特故事。她的作品,多少有点儿神秘主义。这里的孩子们是在各种传说中长大的,充满了树精、树仙,还有神鸟的故事。这些传说,使得作品蒙上了神秘色彩,非常迷人。这些传说,其实暗含深意,一直是那些还处在自然状态下的人们的精神源泉。

  王勇英是一个追求文学性的作家。她将每一部作品都当艺术品来经营。这表现在她的故事编织、细节描绘、形象塑造等方面,甚至表现在作品题目上。我们随时能在她的作品中读到“很文学”的片段,感受到画面感,还有精彩的细节。


  根性的写作,多彩的童心世界

  □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张燕玲

  在今天中国儿童文学版图中,王勇英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存在,不仅在于她通过百余部儿童文学作品执着书写童年关怀和成长精神,也在于她独特的文学态度、创作活力与纯正的儿童视角,还在于她那有根性的文学创作为读者奉献了独特多彩的童年风景。

  王勇英的写作始终扎根于八桂大地,对民族、土地、传统有非同寻常的文学自觉。她以强烈的艺术探索精神、儿童视角,借民间传说打开一个又一个想象空间,创造出众多不可复制的文学形象。

  王勇英根性的写作还在于她的童心与童真。她善用儿童的眼睛来看世界、与自然对话,以孩子的好奇心推动故事发展。同时,王勇英的笔触越来越深刻与宽阔,笔墨也愈发童趣横生、率真灵动、质朴诗性,叙事有强烈的画面感,她还不断突破艺术自我与文体边界,将民族文化与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自己写、自己画,画广西、画童真。

  王勇英的创作之路,本身就是广西文学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范式,也是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典型个案,她为当代中国儿童文学之树哺育了属于自己的文学果实。


  创作的“变”与“不变”

  □《文艺报》副总编辑 刘颋

  王勇英的创作始终在变,变的是她与世界、生活建立连接的方式,变的是观察的角度和表现的形式,所以在一段时间里,她拿出了许多风格、形式、题材各异的作品。但是王勇英也有不变的内核,比如对人的关切,对成长,尤其是对精神成长的关注,以及蕴含在她文字里的温暖,这是她深具人文情怀的展现。


  作品的温暖光芒动人心魄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葛竞

  《狼洞的外婆》尽管有一种悲伤的底色,但叙事非常克制,带有一种孩子的懵懂感,这使作品的温暖光芒更加动人心魄,让人感觉整个世界变得更温暖、充满希望,而非让人陷入绝望和迷茫中。因为作品是从孩子的主观视角出发去讲述故事,因此很多事并不明晰,需要读者一边读一边猜测和思索。而这恰恰使故事更具真实感、立体感和生活质感。

  《狼洞的外婆》塑造了一个充满力量感的外婆形象,能带给小读者一种精神力量。作品没有大开大合的叙事,而是以缓慢的节奏与小读者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这展现出儿童文学对儿童读者的心灵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这也正是小读者需要从文学中获得的东西。


  理想的儿童文学应建立成人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

  □《儿童文学》杂志主编 冯臻

  《狼洞的外婆》在日常化叙事中埋藏真挚感情,整个故事平静又充满张力,在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化叙事中,生命的变化和内心的情感在暗暗涌动。

  这部作品能让孩子在阅读后感到很安心,让他们看到人性之光。它重建了儿童与成人的关系,重建了成人对儿童的责任。如果按照某些程式化或惯性化写作方式书写儿童的苦难,只会让小读者陷入对成人世界的恐慌中,让他们产生对成人世界的不信任感。理想的儿童文学应当将人之为人的核心价值真实、准确、真诚地传递给儿童,从而使儿童与成人之间产生一种安全有效的交往关系,既不单方面替儿童说话,也不为了所谓的儿童本位弱化成人形象,而是让儿童和成人在一个平等层面上沟通,真正实现代际之间的精神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