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十亿级利润、百亿级市值、千亿级“谷子经济”……
给小“魔童”算算这笔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12
观众在《哪吒2》海报前驻足。
本报记者闫松摄
《哪吒2》饮料杯在影院大卖。万达电影供图
蛇年新春,小哪吒踩着风火轮,风风火火地冲上了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最高的宝座,也为电影市场带来了开门红。
凭借90亿元的超高票房(截至2月11日19时03分),《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不仅让其投资出品方光线传媒赚得盆满钵满,更以现象级的衍生品销售掀起“谷子经济”狂潮,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非票收入探索打开了新路径。
小小“魔童”,在电影市场大放异彩的同时,也将资本市场搅动得风生水起,可谓实现了从内容创作到商业价值的全面跃迁。
光线传媒赚大发了
《哪吒2》势如破竹的票房表现,成为光线传媒业绩与股价腾飞的强力引擎,为光线传媒带来了显著的财务回报与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
如今,《哪吒2》已经荣登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榜首,并进入全球票房榜前30名,甚至有望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成为全球影坛瞩目的焦点。
根据票房分账规则,《哪吒2》的片方分账比例为39.24%,影院方分账比例为52.27%,其他占8.49%。公开资料显示,《哪吒2》共有5家出品方,分别为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成都自在境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彩条屋科技有限公司。由于彩条屋的法定代表人也是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因此5家出品方中有3家是“光线系”,而可可豆和自在境界是导演饺子(杨宇)持股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2》不存在联合出品方。也就是说,片方的收益将全部由“光线系”和饺子持股的两家公司瓜分。
据光线传媒2月5日公告,2月4日,《哪吒2》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48.40亿元时,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已达到9.5亿元至10.1亿元之间。
而按照目前猫眼专业版的票房预测,《哪吒2》的最终票房有望达到140亿元。那么,光线传媒由此获得的营业收入有望达到30亿元。
在《哪吒2》的预测票房为100亿元时,东吴证券、浙商证券、群益证券等多家券商就发布研报,称《哪吒2》给光线传媒带来的利润将达到10亿元以上,公司将提前锁定第一季度业绩。
要知道,光线传媒2023年全年的扣非净利润为3.88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4.33亿元。10亿元的利润是光线传媒此前需要2—3年才能攒下来的利润之和。
更难得的是,《哪吒2》的票房捷报直接点燃了资本市场对光线传媒的信心:2月5日,A股市场节后开盘首日,光线传媒20%涨停,报11.44元/股;2月6日再涨18%,股价冲至13.5元/股,创近4年新高;2月10日、11日连续涨停,截至2月11日收盘,光线传媒股价已超过20元/股,接近春节前的2倍。短短几天,光线传媒市值累计增加超200亿元,总市值逼近600亿元。
由此,《哪吒2》成为光线传媒从周期性波动向可持续增长转型的关键转折点。“长期来看,《哪吒2》作为系列第二部作品在前作极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进一步验证了光线传媒的内容制作产出能力,全片近2000个特效场景的打磨也将为未来公司的内容制作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且后续无论是公司的动画产品矩阵还是‘封神宇宙’概念都将获得更高的观众认可度;此外,哪吒等动画IP的周边商业价值也将持续提升,为公司提供巨量的无形资产。”群益证券研报指出,光线传媒作为动画赛道领头羊,估值逻辑已从短期票房转向长期IP价值。
多家院线连带“分羹”
《哪吒2》的票房大卖不仅为出品方光线传媒带来丰厚收益,也为院线公司贡献了可观的收入。根据票房分账规则,影院方分账比例为52.27%,占了票房收入的大半壁江山。
截至2月11日19时03分,《哪吒2》累计票房已超90亿元,预测最终票房可能达到140亿元。按此计算,院线分账收入已“落袋”44.95亿元,并朝着73.18亿元而去。这一收益将直接提振以院线收入为主的公司,如万达电影、幸福蓝海、金逸影视等。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1日中午11点,在《哪吒2》的院线票房分布中,珠海横琴万达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以13.23亿元位居第一,中影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以8.98亿元位居第二,深圳市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有限公司以6.63亿元位居第三。第4—10位分别是上海联合电影院线公司(5.97亿元)、横店影视股份有限公司(4.52亿元)、广东大地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4.43亿元)、江苏幸福蓝海院线有限责任公司(3.87亿元)、浙江时代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3.37亿元)、北京红鲤鱼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3.25亿元)以及北京华夏联合电影院线(3.16亿元)。
不过,头部影片的集中效应也导致院线对《哪吒2》依赖度提升,部分院线大幅度提高了《哪吒2》的排片,这一点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观察到,有影院一天就排了99场《哪吒2》,不给其他电影排片空间。她认为,这显示出这家影院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也显示出影院经理不懂行、不尊重行业规律、更不尊重制片方。“行业自身要有定力,影院更要认真对待创作生产,让更多的资金回流到创作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哪吒2》为院线公司带来短期票房分账红利,但公司市值的增长受制于行业竞争格局和自身内容布局。从二级市场上看,相关院线上市公司股价受多重因素影响,未能呈现普涨趋势。
带火周边“谷子经济”
2024年11月中下旬以来,“谷子经济”掀起一波发展热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较2023年增长40.63%。
“谷子”源于英文“goods”,是基于漫画、动画、游戏等内容IP而衍生出来的周边商品,包括徽章、海报、手办、娃娃等。只不过如今中国“谷子经济”的IP多源自日本,中国电影行业近年来一直在国产IP上持续探索,试图吃到更多的国产“谷子”,打开非票收入增长的通道。
今天,这个通道被《哪吒2》踢开了一角。随着电影的热映,相关衍生品已经供不应求,“哪吒盲盒卖到脱销”“隐藏款哪吒叫价超300元”“网友催泡泡玛特开工”等登上热搜,引发一波“谷子经济”的狂欢。
时光网喝到了《哪吒2》衍生品的“头啖汤”。大年初一以来,其推出的周边商品用时5天(2月2日)即售罄,成交额超过了2000万元。时光网隶属万达电影,在国内授权衍生品行业以嗅觉敏锐著称,有着“国漫第一谷”之称。
基于此前电影《白蛇》系列项目累积的“谷子”开发经验,“早在2023年,我们就取得了《哪吒2》院线周边授权,并在今年春节前完成了全部产品的监修和生产工作。等到大年初一电影上映时,影院同步上架了爆米花桶、钥匙挂件、帆布包等周边产品”。万达电影时光网总经理李金蕾透露,2024年产品备货前,团队已经按照《哪吒2》将成为春节档票房冠军的预判去准备。但目前观众对《哪吒2》和周边的热情仍然超乎预料,“我们正在加紧生产,不久后产品会再度上架”。
“《哪吒2》各类衍生品大卖是一个好现象,这证明中国电影在超级IP的全产业链布局方面已经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中国动画学会产业创新委员会秘书长、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雷涛介绍,《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时,相关衍生品不算太多,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路演和现场观影时少量购买行为所开发的。但是鉴于前作的好口碑,《哪吒2》得以在上映前就和泡泡玛特、万代、卡游、杰森动漫、FunCrazy等产业巨头达成了IP授权合作,提前设计开模、量产铺货,赶在《哪吒2》最火爆的时候发售,带动了消费热潮。而从目前供不应求的情况来看,未来第三部上映时,势必会有更多厂商参与进来,“谷子”数量将提升,种类、花样也会更丰富。
“《哪吒2》周边的火爆,意味着中国电影在‘谷子经济’市场的巨大空间。消费者对于优质IP以及周边的需求非常旺盛,IP全产业链的开发意识也由此被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和投资者所关心和重视。”艾媒咨询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
不过,雷涛提醒,国产“谷子”能不能熟,关键在于IP能不能火。中国的“谷子经济”若想要获得长足发展,需要大量地、层出不穷地产出一些脍炙人口的IP。“如果仅仅靠数部作品撑起一个市场生态的话,是非常艰难的。《哪吒2》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让我们翘首以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