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非遗”中国年世界共此时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11
今年春节有什么特别之处?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对于全人类而言,今年的春节可谓意义非凡。去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年”以勃勃生命力成为全球共享的“世界年”。对此,在2025年乙巳蛇年春节这个我们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各媒体刊发的评论文章进行扫描,展现他们眼中“非遗版”春节有哪些非凡意义。
《人民日报》在《和音》中写道,“春节”申遗成功,彰显春节不仅是中国的节日,也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从春节庙会到舞龙舞狮表演,从汉服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各国民众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一场场春节庆祝活动中,中国文化与各国文化交流、交融,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倡导文化多样性,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发挥积极作用。
新华社在评论中提到,“春节”申遗成功,蛇年春节翩然而至。举目海内外,天涯共此时,文化含量爆棚的各类庆祝活动在世界各地上演。从曾经中国人的岁首祈福、团圆佳期,演化为如今的全球性文化盛事,春节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以及各国人民对和平、和谐、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从埃及“尼罗泛龙舟”春节主题活动,到毛里求斯红灯高张、红桌铺展的盛大“千人春宴”,再到以伦敦为中心、覆盖全英多地的“伦敦+”模式大型庆典和芬兰冰天雪地中的春节庙会……春节已经成为中华文明和各国文明融合的舞台,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心灵相通、相互激赏的宝贵纽带。
“新加坡牛车水年货市场热闹非凡、马来西亚举行非遗舞狮欢庆新春、阿尔卑斯冰川被蛇年灯光艺术点亮……随着首个‘非遗版’春节来临,全球各地的年味儿更浓了。春节已经从‘中国年’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锐评中表示,春节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目前,全球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会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也让春节演变成一场全球文化盛事,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光明日报社在光明网评中指出,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申遗成功,对于进一步弘扬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推动年俗文化发展和展示意义重大,无疑是对春节深厚文化底蕴与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高度认可,是在世界舞台上为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节日树立起了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对这一传统节日全方位、立体式的价值彰显。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春节的钟声敲响,在这个特别时刻,我们看到中华文化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当烟火点亮夜空,红灯笼映照世界的街巷,每一声新春的祝福,都将跨越山海,将中华文化的温度与美好,镌刻在世界记忆里。”正观新闻在评论文章中表示,春节的申遗成功,让世界在欣赏春节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江西日报社在大江时评中提到,从阖家围坐共享年夜饭的温馨画面,到辞旧迎新时庄重而充满仪式感的祈福活动,春节承载着千百年岁月沉淀下来的厚重文化记忆,蕴含着难以言表的深厚民族情感。而这些珍贵的情感与记忆,很大程度上都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以生动展现,而春节则为非遗搭建起广阔的展示舞台,提供了肥沃的传承土壤,让春节从单纯的节日庆祝活动,升华成为一场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的华彩盛宴。首个“非遗版”春节,更是让浓浓年味穿越古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荔枝新闻在网评中表示,春节,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所蕴含的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精神,对全球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东方到西方,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世界各国点亮“中国红”,共享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感受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每逢春节,许多国家和地区便同时进入“春节时间”——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日本东京塔、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地标披上“红装”,大大小小的商家挂上灯笼、售卖年货,中国戏曲、舞蹈、音乐受到广泛关注。对于世界来说,“非遗版”春节更是风景独特、美丽生动的一扇窗口,不断让世界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