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河南日报》新春报道鲜活温情、生机满满——
踩泥土芬芳 书烟火滚烫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2-11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与记忆。河南日报社自1月14日起统一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从总编辑到一线采编人员,百余名记者遍访河南各地市,聚焦项目不停工、家乡新变化、消费新场景、百姓烟火气等话题,采写了一大批鲜活生动、饱含温情的报道,营造出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节日氛围。
有担当,奏响奋进旋律
“微风吹得水面波光潋滟,天鹅和野鸭凫水嬉戏,叫声此起彼伏,两艘挖泥船昼夜不停工,淤泥沿着管道翻涌排出。大年初二,我在黄河故道一期水生态治理工程项目现场收获了一番特别的新年景致。”《河南日报》记者赵一帆介绍,为了全力确保工程进度,项目现场有30多人假期坚守一线,两艘挖泥船24小时施工。她所采写的《候鸟是我的新年“搭子”》一文,生动展示了黄河故道一期水生态治理工程项目工作人员的坚守与拼劲,折射河南全省上下全力以赴推动一季度经济起好步开好局的火热实践。
1月19日晚,在河南省两会召开间隙,全省拼抢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动员部署会召开,发出了“苦干实干奋力干,确保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的强力号召,众多重点工程项目响应号召,春节假期不停工,奋战一季度开门红。
节日期间,河南日报社结合“新春走基层”活动,持续推出“拼抢一季度 实现‘开门红’”“项目为王·我在超级现场”“我为‘开门红’助力”“我在工地过大年”等多个系列报道,记录春节假期各领域奋力拼搏的身影。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国际邮件及电商分拨中心项目施工现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二期热火朝天的项目工地、中原高铁港数字展贸城项目建设一线……春节假期,《河南日报》记者走进项目工地、工厂车间,生动鲜活地展现重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火热场景。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鹏飞点评道:“这些报道中有深入浅出的分析,有热火朝天的场景,有打动人心的细节,透过笔尖,一首高昂奋进的蛇年‘开场曲’跃然纸上。”
有创意,尽显非遗年味儿
今年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河南日报社精心策划推出“寻味春节”“非遗里的河南年味儿”“走近这些河南蛇元素”等颇具创意的报道,深入挖掘独特的年俗文化,带领读者感受中原大地上最地道的年味儿。
春节申遗成功的背后,“河南身影”不可或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发布的春节申遗视频里,浚县正月古庙会、宝丰马街书会的热闹画面,折射出浓浓年味儿。“常常听到年味儿变淡的声音,实则是年俗也在不断变化,现在的年味儿与记忆中的有所不同。就此切入,我们便做了‘寻味春节’主题报道。”总编室主任屈芳说,从1月30日至2月4日(大年初二至初七)《河南日报》持续推出“寻味春节”系列特刊,从团圆味、奋斗味、国潮味、文化味、烟火味、家乡味等味道中共同编织新时代美好的春节记忆。
立足河南非遗资源,《河南日报》还推出了“非遗里的河南年味儿”特刊,一方面集纳河南省春节非遗展示活动,包括河南博物院开展的“非遗贺新春——‘春满弦歌’非遗迎春音乐会”活动、安阳仓巷街“巳巳如意·非遗闹新春”系列活动等;另一方面为读者盘点了与春节相关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括朱仙镇木版年画、打铁花、豫剧等,为读者奉上非同“遗”般的春节盛宴。
谈起版面中的独特创意,夜班编辑刘静雯颇有感慨,在谋划版面时,为把浓浓年味儿献给读者,夜班小编们多次深入讨论、反复碰撞灵感。“比如,‘走近这些河南蛇元素’特刊,如何让蛇元素凸显且让人感到亲切?我们经过几番讨论,最终确定了一条盘旋的‘文化蛇’,蛇身融入回形纹、如意结、古钱币、窗花等传统元素,巧妙组合后既凸显了蛇元素,又充满新年氛围与文化底蕴。”
有传播,传递春节温情
“我们都见惯了春运的大场面,今年如何从不一样的视角切入?”《河南日报》记者郭北晨蹲点只有4个人的“河南最小高铁站”——拐河北站,以《归途微光》为题拍摄纪录片,展现春运回家路背后的坚守。“春运,是一年中最温暖的奔赴,满载着回家的希望,这个小站不仅展现了中国铁路的发展成就,更在以小见大中记录了时代的温度。我们在小年到来时精准把握发稿时机,借助网络传播优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郭北晨说。
以共情促共鸣,以共性扬个性。节日期间,河南日报社立足河南省情特色,推出“来河南,总有一款美食适合你”融媒报道,在自有平台顶端新闻和第三方平台上强力传播,很快登上微博热搜榜。此后,又连续推出“来河南,总有一处风景吸引你”“来河南,总有一招功夫震撼你”等话题,同步发力内外宣平台,屡登热榜,“总有”系列成为春节期间展现河南形象、传递河南好声音的一道亮丽风景。
“清明上河图里的非遗密码”系列报道结合《清明上河图》中的职业,找出与之对应的现代职业;外宣融媒报道“Global Talk漂洋过海的家书”,讲述家书背后的故事;“非遗‘AI’潮年”系列报道用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一系列有创意、有特色、有传播力的作品在春节假期不断涌现。
“‘新春走基层’,于我而言,既是思想洗礼之行、能力提升之战,更是作风转变之旅。所谓记者,要记着初心、记着担当、记着人民、记着转型,要以记者之名,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日报》青年记者胡舒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