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艺出版社《京剧大典》:

数载努力终成“京剧界的《永乐大典》”

作者:《京剧大典》编辑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7

《京剧大典》编辑部


  2008年,《京剧大典》作为山东文艺出版社的重点选题立项,在本社的出版史上,这应该是部头最大的出版工程。《京剧大典》在纵向上全面涵盖京剧历史发展脉络,在横向上囊括京剧的历史流派、研究理论、剧目等部分,是迄今编纂体系最完善、编纂队伍最权威的京剧典籍,可誉为“京剧界的《永乐大典》”。2025年,这项经过三任领导班子接力破冰,先后近20位编辑参与的项目终于要迎来胜利了。“忽忆十年相识日”,一路走来,那些坚实的脚印真的会开出花来。


  聊天中捕捉的选题


  2007年底,山东文艺出版社时任社长李宁在和朋友的聊天中,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在编纂《京剧大典》的消息。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中国艺术研究的殿堂,《京剧大典》在编纂队伍上聚集了国内顶尖的专家学者,这是作品质量的首要保证。济南传统曲艺土壤深厚,有“曲山艺海”之称,这个项目落户济南,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有巨大的文化传承价值。出于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强烈责任心,李宁社长与编纂委员会积极沟通,总主编、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欣然同意将其交给山东文艺社出版。

  山东文艺社以当时第二编辑室的三位编辑为统筹中心,抽调全社编辑骨干,加入稿件整理和排印工作。《京剧大典》的编纂获得了各层面的积极支持,获批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专项出版资助,山东出版集团和山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资金、人员、政策上倾力保证。


  开启漫漫征途


  参与项目的大部分编辑第一次遇到体量如此巨大的典籍整理。王文章院长和分典主编常立胜、秦华生、李悦、张刚、贾志刚诸位专家,都具长者风范,对出版社提出的各种编纂问题谆谆指导。出版社专门聘请了精熟京剧和古籍出版的集团内专家,齐鲁书社宫晓卫社长、山东文艺出版社老社长于克平和老专家刘江老师、山东友谊出版社老社长徐世典作为特约编审,对稿件进行全面把关和编辑指导。

  因为采取“原典集成”的编纂方式,《京剧大典》的主编们数年间奔赴国内各地,费尽心血广泛搜求各类京剧底本、手稿、照片等珍贵资料,再分批次交付出版社录入,下决心要整理传承下去,所以编纂和排印没有按照传统的稿件“齐清定”后再交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流程。各典的体量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庞大起来,最多时达到近5000万字。

  这期间大概跨越了近10年的时间,有几大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原定的50卷已远远容纳不下庞大复杂的初稿体量,开局时的编纂体例已无法有效统御各艺术门类,出版资金也捉襟见肘。二是与其他地方文艺出版社类似,山东文艺社一度出现经营困局,部分编辑工作调动,稿件交接工作有时并不顺畅。三是各典专家年事渐长,常立胜、张刚、李悦几位专家都曾在此期间住院休养。表导演典主编贾志刚因病于2017年去世,令人无比痛心。《京剧大典》的编纂工作也一度进展缓慢。


  曙光后的波折与冲刺


  2018年6月以后,上述问题得到了突破性解决。在王文章院长的主持下,或请原本的中青年专家担纲后续编纂重任,或特别聘请新的专家来充实编纂队伍,孔培培、郑雷、张正贵、王瑜瑜诸位专家为项目后期持续有力的进展提供了专业保障。编纂体例也在数次统稿会后得到大刀阔斧的解决,王文章院长主持大局,提出避免因过于珍惜史料而影响整体体例的意见,比如美术典原本涉及的民间工艺美术、演出习俗等史料,分类整理另作他用,《京剧大典》美术典以体现舞台样貌为纲领串联所需史料,把原来九卷的内容精简为四卷。其余各典也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以更清晰的架构呈现出来。

  山东文艺出版社时任社长李运才组建专门工作小组,严格规范项目落实程序,积极寻求多方出版资金支持,中华艺文基金会及时慷慨的资助令人感动。到2019年底,删繁就简后有近1500万字定稿,山东文艺社决定聚力攻坚,于2021年将文字占比最大的文学剧目典、表导演典、历史理论典编校完成,曙光初现。

  可2019年底突发的疫情再次打乱了计划,因为限制外出,统稿会锐减,很多需要原始资料核校、补充的编辑工作受到影响。项目有关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在此期间配合主编删减典籍100余部、文章1400余篇,编辑工作一直未断。疫情过后,《京剧大典》编纂和出版工作提速,陆续补拍影印典籍8000余张,最后定稿体量为61卷,文字总量2100余万字、图片(包含影印文献)2.3万张。

  2023年底,徐迪南社长上任后,理顺了因项目时间过长而出现的出版合同陈旧、资金链脆弱、分典进度不合理等问题,积极沟通协调济南、北京两地两厂排版印刷有效交接,至2024年下半年,已陆续印制出版文学剧目典、表导演典、美术典,音乐典和历史理论典也将很快出版。

  大型出版项目因为涉及优质资源,作者队伍精良,给后续选题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山东文艺社的编辑们又衍生了《艺峰雪莲——赵燕侠自述》《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苏少卿戏曲文集全编》《中国京剧编年通史》等优质选题,既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贡献了力量,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