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欣月:读过的一字一句塑造着我

作者:本报记者 韩萌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4


  “从小到大,总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阅读?我想,也许是因为我很喜欢那种从路过到见证,再到参与的感觉吧。阅读时,我愿意将书中的人或事当成真实存在的,即使故事完结了,也并不意味着消失,也许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故事依然在继续。”就读于四川省成都市天立学校郫都校区八年级的冯欣月,对阅读这件事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阅读一本书,就好像从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生命中走过。”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发现,13岁的冯欣月有主见,喜欢独立思考,这或许与她爱阅读有很大关系。


  从小养成阅读习惯


  冯欣月的阅读起步于家人给她读故事,本来是为了把两三岁的她更快哄睡,可她却越听越爱听。“学龄前的童话故事听得差不多了,我就爱上了名人传记、历史人文类书籍,尤其喜欢阅读名人的成长经历。”再大一些后,冯欣月的阅读兴趣转移到更富想象力的作品上。现在的冯欣月,更喜欢读小说和散文,比如《红楼梦》《狂人日记》等,“上中学这两年,我大概算了算,读了上百本书。”

  “我觉得,我的性格与我喜欢读书有很大关系。书中人物多舛的命运总能拨动我的心弦,勾起我的共情心,让我变得感性。同时,书中人物面对再悲惨的现状,也总会笑着向往未来,他们的坚强与勇敢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冯欣月说,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细腻的文笔与浪漫的描绘。“我想,我性格中的追求浪漫也是由此而来的。”


  不要拘泥于课本


  对于如何爱上阅读,又或者读什么样的书,冯欣月认为,阅读的意义并不是考试时在名著阅读这部分不丢分,而是为了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扩充自己的知识。所以,她相信,喜欢阅读要做的第一步是广泛阅读,了解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文风,逐渐养成自己的阅读偏好。冯欣月特别提到,家长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选择,不要去替孩子决定读什么书。“只有先有兴趣,才会喜欢,渐渐地就从被要求读书到自愿爱上读书了。”

  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冯欣月也喜欢刷短视频,但只要手里有一本爱看的书,她就会全身心投入到书中去。“上初中以来,课余时间减少,而且学科增加,作业量也在增加,所以我的阅读时间也比不上以前了。”冯欣月说,以前一本500页左右的书拿到手里,周末就看完了。现在上学期间,一天只能抽出大概半小时,周末每天一个小时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周就只有5个小时左右了,也就是读一本书的时间。看得出来,她对阅读的时间分外珍惜。


  认识了一群喜欢书的朋友


  今年夏天,冯欣月到北京参加了第十届“未来精英”少儿阅读全国总展示活动。当时在现场,除了紧张和激动,她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自己真的很幸运。“能够与这么多同样喜欢阅读的朋友交流切磋,得到这么多位名家的指教,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她说。

  “在活动中,我认识了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友。以书会友与普通交友最大的区别是我们不用知道对方姓甚名谁,籍贯何处,只要我们都喜欢读书,就有共同的话题,就能从素未谋面变挚友了。”冯欣月说。

  关于未来的阅读计划,冯欣月列了一份不太长的书单,其中大部分都是人物传记、设计类以及悬疑类的书籍。“我将来想从事角色设计、插画类的工作,因此在阅读上,我在人物传记和专业类书籍上还应该多涉猎些。”

  “最后,我想送一句话给喜欢阅读和不那么喜欢阅读的同龄人:塑造你形象的不是你的外貌,也不是你的身世,而是你看过的一字一句,走过的一草一木。你之所以是你,是因为你脑海里的知识成就了你。”冯欣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