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万里回响》:

重走“万里茶道”感受文化魅力

作者:本报记者 张福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2

  “Hi,楚宸,你知道吗?中国茶在我们这边也太火爆了。习近平主席来到我们俄罗斯说起武夷山和万里茶道的故事。我和我的俄罗斯小伙伴们都挺好奇,数百年前你们福建的茶到底是怎么走过一万多公里运到我们这的?它的背后还有哪些故事呢?”

  “交给我吧,我去找找关于‘万里茶道’的故事。”

  以上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博TV客户端推出的互动视频《“Z世代”的万里回响》的开篇,福建国际传播中心记者黄楚宸接到俄罗斯圣彼得堡自媒体主播梦璐的来电,开启了她“万里茶道”的求知之路。视频围绕“Z世代”年轻记者追寻“万里茶道”足迹的故事,展现茶叶贸易的辉煌历史,彰显福建的独特魅力和时代精神。

  模拟场景增强现实体验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喀山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习近平指出,大约400年前,联通两国的“万里茶道”正是从喀山经过,将来自中国武夷山地区的茶叶送至俄罗斯千家万户。400年后的今天,“Z世代”年轻记者黄楚宸以此为选题开始了一段奇妙之旅。根据这段经历,海博TV客户端推出了互动视频《“Z世代”的万里回响》。

  《“Z世代”的万里回响》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拍摄,以外国友人打电话的形式作为开头,用户点击接听电话后,立即进入一个充满探索意味的互动世界中,这一设计既贴近日常生活,又能有效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随后,视频画面跳转,是一张连接中国与俄罗斯的立体地图,上面清晰描绘着从武夷山到圣彼得堡的行走轨迹。时空切换,黄楚宸的脚步在地图上行走,来到“万里茶道”的起点——武夷山下梅村,视频中出现“将手拖入圆圈敲敲门吧”的引导语句,观众和记者一同敲门仿佛置身实地,门开后,走进的是茶庄景隆号,茶商通过一个个物件讲述武夷山与“万里茶道”的渊源。

  视频巧妙地融入动画、特色音效等多种元素,使得历史场景更加生动立体。如敲门动作的设定,观众将虚拟动画中的“手”自然拖放至预设位置时,记者的真实手部动作会实时响应,伴随着逼真的敲门声效与开门动画,仿佛是观众亲自推开大门进入景隆号茶庄,有效提升了体验感与参与感。

  走进茶庄,看到古朴的匾额、厚重的茶砖、泛黄的茶票……观众只需轻轻点击屏幕上的各式物件,就会跳转到与之相关的介绍,那一样样物件就如同通往不同故事的钥匙,解锁着“万里茶道”背后丰富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

  这种趣味互动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受众参与感,更让每一次指尖的轻触,都化作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探索之旅,引领受众深入领略这条古老商道的无尽魅力与深远意义。

  青年视角挖掘文化故事

  “万里茶道”作为连接中俄两国的古老贸易路线,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Z世代”的万里回响》便对此进行了充分挖掘和展现。

  视频中,记者沿着“万里茶道”的轨迹,从武夷山启程,穿越湖北、内蒙古,途经蒙古国乌兰巴托,最终到达俄罗斯喀山,为受众呈现了一条完整的茶道路线。

  喝茶需要容器,茶具也是茶道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介绍武夷山茶叶环节中,茶壶的悠悠历史得以完美呈现。镜头来到俄罗斯的博物馆,俄罗斯下午茶的茶具也是琳琅满目,视频将中国和俄罗斯的茶具相对比,让受众直观体会到中国茶文化早已借由“万里茶道”传播至海外。

  挖掘文化背后故事的同时,《“Z世代”的万里回响》的镜头还通过聚焦历史细节,展现了“万里茶道”在当代的延续与发展,不仅让观众对茶叶贸易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从这些细微之处,窥见东西方文化在茶这一媒介上的相互启迪。

  “Z世代”年轻人对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以及茶文化交流有着怎样的见解?这一点在视频中也能探寻到结果。黄楚宸不仅是一位历史的探寻者,更是一位文化的传播者,她通过互联网与不同国家的年轻人联系交流,共同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话题,展现了“Z世代”开放包容、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在讲述茶叶贸易对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影响时,视频中出现一张张外国年轻人的面孔,用户点击他们各自的头像便可观看其个人视频,了解他们在品茶、聊茶过程中的感悟。可见,越来越多的外国年轻人深谙中国茶道,这也激发了更多国内外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总体而言,互动视频《“Z世代”的万里回响》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趣味巧妙融合,为受众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通过创新的互动设计,受众得以身临其境地探索“万里茶道”的辉煌历史,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中俄两国人民在茶叶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互动合作,加深对中俄友好关系的认识,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