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建言——

立足独有文化资源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作者:本报记者 田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2

  1月19日、20日,政协甘肃省十三届三次会议、甘肃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在兰州开幕。来自全省各地各行业各民族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说发展、话民生、讲变化,为甘肃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话多位代表委员,聆听他们对甘肃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推出具有甘肃气质的优秀产品

  围绕今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实施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培育“五个一工程”等国家级品牌项目。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非遗馆全面达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城市书房、小剧场、音乐厅等休闲新空间。加快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等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书香社会,促进全民阅读。完成省市县三级扶贫志、全面小康志编纂出版。

  “作为一名文化文艺工作者,我们将立足甘肃本土优秀的文化资源和火热的现实生活,积极投身其中,不断推出具有甘肃气质禀赋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助推甘肃文化强省建设。”甘肃省政协委员、省文联主席王登渤告诉记者。

  甘肃省人大代表、嘉峪关市委书记刘永升表示,深入推动全民阅读要紧贴群众需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类阅读空间功能定位、提升服务品质,为广大读者创造更温馨、更便捷的阅读环境,让崇尚阅读、热爱阅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建设‘书香陇原’是建设文化强省的基础性工程,需要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更高质量的阅读服务作为保障,要不断提升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阅读服务保障能力。”他进一步说道。

  甘肃省政协委员、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润强建议,坚持“智慧广电+”理念,大力提升以“全覆盖、均等化、新体验”为定位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畅享更加丰富、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广播电视服务。

  保护传承甘肃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过去一年,甘肃省政协着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等提出建议。同时配合全国政协做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纪事》等征编工作,编纂文史资料5辑约200万字。甘肃省政协主席庄国泰在政协甘肃省第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指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甘肃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开展专题调研。精心做好《人文甘肃·市州卷》等重点文史资料编纂工作,出版《凉州通史》和周文化研究成果。

  甘肃省政协委员、陇南市政协主席梁英建议,应组织专业队伍,系统盘点陇南、天水各类秦早期文化和三国文化资源,建立秦早期和三国文化资源数据库。

  凉州文化是甘肃武威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之一。甘肃省政协委员、武威市政协副主席李昌廉认为,进一步加强凉州文化研究阐释利用,必将对建设文化强省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他建议,要向上争取支持,做好凉州文化研究阐释;向中拓展扩容,做细凉州文化传承弘扬;向下融合增效,做实凉州文化转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