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让孩子感受成长的美好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20
主题:时代语境、民间文化与成长小说创作
嘉宾: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邱华栋(左二)
儿童文学作家 汤素兰(右二)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 胡隽宓(右一)
主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刘子靖
将儿童小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结合,为少年成长与文脉赓续铺陈厚重的人文底色。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的新作《绣虎少年》日前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自出版以来,《虎绣少年》受到家长和孩子的广泛好评。该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024年“中国好书”月度书榜、2024年度“中南好书”等。
1月10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邱华栋、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和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胡隽宓做客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3位嘉宾就“时代语境、民间文化与成长小说创作”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成长是文学创作的母题
访谈伊始,邱华栋表示,儿童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十分重要的领域。近几年来,国家领导人对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和传播特别关注,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与中国作家协会也在大力推动更多高质量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写作。
“‘成长’是文学创作的母题。很多文学经典作品都涉及到成长,书写成长则是作家自身应当肩负的写作使命。”邱华栋说,每一个个体生命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面对这样的思考:我们如何成长?从《红楼梦》到《西游记》,从古代文学经典到时下大热游戏《黑神话:悟空》,无论什么形式的载体,从古到今,人物的成长就是创作的方向,尤其是在社会发展十分迅速的当下,每个人处在具体又复杂的环境中所面对的成长并不一样。汤素兰的最新作品《绣虎少年》就触及到了这个文学中最重要的主题。他认为,在这部作品中,作家汤素兰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一个残障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经历与感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成长的美好。
《绣虎少年》是一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为书写题材的儿童小说。残障少年梓屹的成长追寻与湘绣技艺的传承创新双线交织,串联起几代湘绣人的命运轨迹,描绘出时代变迁的生动画卷。书中对传统匠心工艺的细致描写引人入胜,带领读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绵长意蕴;对残障少年追梦历程的细腻呈现饱含力量,表现出当代少年向阳而生的乐观坚韧和无限潜力。
胡隽宓从出版角度分享了这部小说成功的关键之处,“成长小说,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一定要有真实性和可信度,一定要让读者看起来觉得这是一个很真实的故事,能从中找到情感共鸣和心灵共通的感觉。”只有真实的情感表达、真实的创作选材才能真正引起读者的内心共鸣,《绣虎少年》之所以动人,也是在于其细节的描述非常真切和细腻,能够把大家带入一个非常真实的成长情境里面。
成长和传承双线交织
《绣虎少年》作为一部融合民间文化元素的成长小说,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受到了广泛赞誉。在访谈中,邱华栋和汤素兰就如何在小说创作中平衡传统与创新,以保存、继承和发扬民间文化及其精神进行了探讨。
谈及《绣虎少年》的创作灵感,汤素兰说,灵感源于一次带学生去贵州采风,3个做蜡染的男孩子引发了她的联想。她在想,湘绣这样的细致活儿是否也有男孩子在做?在后来的寻访中,她找到了《绣虎少年》的原型人物——蒋桐万,一个有着别样成长经历的湘绣非遗传承人。
汤素兰表示,《绣虎少年》有点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把成长和湘绣结合在一起。“我的这个主人公是很特别的人,把残障少年的成长和湘绣非遗结合起来,所以写作还是稍有一些挑战。”通过这一次具有挑战性的创作,汤素兰希望孩子们能跟主人公一样找到自己的成长道路,找到自信,带给孩子们成长的力量。
邱华栋特别赞赏汤素兰在《绣虎少年》中所做的尝试,这部作品成功地将民间文化元素与成长主题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提到,“湘绣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残障孩子跟文化遗产的相遇,结合成长的题材,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阳光向上的作品。”特别是主人公选择绣老虎,更是对自我成长的一种投射。对于一个残障少年来说,老虎的威力恰恰是他所向往的。同时,邱华栋认为,这部作品还具备改编成儿童电影、电视剧、短剧等多种传播形式的潜力,让这本高品质的作品得到更有力的传播。
创作之初,在汤素兰深入了解湘绣时,得到很多意外的收获和体验。“以湘绣为代表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真的是流淌在我们的血脉当中,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她介绍说,湘绣在最初诞生时,并不总是绣在精美的丝绸上,而是绣在不同颜色的布上,这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湘绣的艺术构图和图案选择都富有深意,如画柿子要画一串,寓意事事如意;喜鹊落在梅花上,寓意喜上眉梢等,这些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深入了解以湘绣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她逐渐感悟到像这样的民间艺术给一个孩子的成长注入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流动在血脉当中的文化符号,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在探讨创作遇到的挑战时,汤素兰强调了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的重要性。她深信,在继承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必须同时注重创新,以满足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因此,她勇于尝试与探索,致力于在保留传统核心价值的同时,为作品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文学性与教育性并重
汤素兰的写作风格清新而亲切,流畅的叙述和生动的描绘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活力。书中的语言简洁易懂,即使是小朋友也能轻松读懂,然而在细微之处却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作者时而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在描述湘绣作品时,她将图案形容为“跃动的精灵”,将工艺过程比作“舞姿翩翩”的艺术演出,这些描写使得书中的视觉画面生动而立体。
访谈现场,汤素兰分享了在文学创作中如何以艺术化手法展现生活中的挫折与不足的经验。她认为,成长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历程。她尝试通过细腻的笔法和生动的情节,将这些挫折与不足转化为主人公成长的动力与源泉。“我觉得不是我赋予了梓屹力量,而是湘绣赋予了我的主人公,甚至赋予我自己这种渴望向上的力量……湘绣其实是跟我们的家国命运密切相连,所以在这本书中的传承,是三代人的记忆。”汤素兰表示,希望通过梓屹的故事带给所有孩子成长的力量。“人生总有遗憾,没有人是十全十美,但你依然可以为自己绣出一个未来。”
胡隽宓表示,在信息爆炸的复杂环境下,孩子们经常接触到碎片化的内容,因此很容易只获得片面性和极端化的认知,从而被负面的能量影响到心理健康。《绣虎少年》呈现了全面而完整的成长书写,让读者得以看到成长的全貌,将向上成长的坚定还给孩子,让他们看到属于自己的未来,这也是儿童文学作品出版的意义所在。
胡隽宓提到,作为湖南的少儿出版社,出版湘绣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当仁不让的使命。《绣虎少年》作为一部优秀的成长小说,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出版社在推广这部作品时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周密安排,力求让更多读者了解和喜欢这部作品。
未来,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将继续出版带给孩子积极力量的成长小说,以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去引导孩子追求真、善、美,这也是作为出版人的初心与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