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创新思维 唱响爱的赞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大系》

作者:高洪波 总主编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大系》专门面向5—8岁中国儿童,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心理特点、阅读习惯,以中国传统画风和当代审美设计相结合的创新形式,呈现原汁原味、生动有趣的经典故事。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梳理,全方位呈现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

  ——青岛出版社副总编辑 刘蕾

《珊瑚在歌唱》

作者:王棵

出版社: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品写海、写人、写心灵,女孩每朵和哥哥立下的高尚志向,每朵妈妈的心理疗愈,科研工作者们的严谨执着,以及保护珊瑚的志愿者们的生命色彩,都在与珊瑚的接触过程中,闪耀出了人性美好的光泽。同时,我们在作品中听到了大海的呼吸、珊瑚的歌唱、心灵的搏动和梦想展翅的声响……这些声音汇聚成的音符,唱响了新时代的海洋生态之歌。

  ——《儿童文学》杂志主编 冯臻

《金色日出》

作者:刘虎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金色日出》从个体生命经验出发,深入探索在地质一线奋战的几代地质人的家庭关系与精神世界,进而辐射到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等更为宏阔的场域,以充满共情力与体察之心的笔触呈现了地质人的现实困境与艰难抉择。作家刘虎长期的地质工作经验使他得以用专业而审慎的语言描摹地质队员的现实工作场景,而初探地质世界的儿童视角为这些场景注入了更多的新鲜感与趣味性,从而使地质人代代相传的职业精神与责任担当可以润物细无声地抵达当下的少年儿童。

  ——明天出版社社长 李文波

《会发光的声音》

作者:赵菱

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会发光的声音》另辟蹊径,从教育与学校入手,借助“空中课堂”这样一个网络时代的技术便利,让西藏与内地成为一个整体的叙事对象。同时,从儿童文学的特点出发,将叙事的内容限定在儿童教育与成长的范围内,以开阔的视野、新颖的题材、鲜活的笔触、饱满的情感、感人的故事塑造了鲜明的时代群像,描绘了壮阔的时代画卷,展现了深刻的时代主题。

  ——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 郑焱

《小云兜里的梦》

作者:余闲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小云兜里的梦》写出了人物成长转变的艰难过程,而且写到了人的情感深处,所以阅读后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在写村里的变化时,不回避矛盾,不回避问题,不是简单处理,而是从文学的角度把人的变化和村子的变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描写景物时,让人的精神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描写形成相互映衬,双向奔赴。

  ——《儿童文学》杂志原主编 徐德霞

《拥抱无人机时代》

作者:樊邦奎 李云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拥抱无人机时代》是一部面向青少年读者、以无人机为主题的原创科普读物,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无人机时代“繁忙而有序的天空”未来图景。全书内容广博,不仅涵盖了无人机领域的基础知识、前沿动态,还深刻反映了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于推动无人机科学知识的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 刘金双

《北京城的脊梁:中轴线的故事》

作者:清源青愿 著 于春华 绘

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是由北京中轴线研究专业团队编绘的作品,凝结了吕舟教授及其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专家团队多年来研究的心血结晶。

  无论是高大的皇家建筑,还是鲜活的市井生活,都在《北京城的脊梁:中轴线的故事》中通过准确、精美的图景铺展给读者。不仅是小孩子,我们这些在年幼时未曾接触体会老北京城多彩历史的“大孩子”,同样会在该书中获得不可多得的阅读体验。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 燕海鸣

《举世无双的地毯》

作者:罗定权 著 罗慧琴 绘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举世无双的地毯》通过生动、精美的画面和凝练的文字,向读者展现村民们勤劳、智慧、团结协作的精神,读者在感受文字内涵的同时,也可通过画家营造的图像化的世界直观地了解新疆手工地毯的制作过程。

  该书由民间故事改编,讲述了中国·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故事,也是一本了解新疆民俗与手工地毯的科普绘本,希望读者在阅读中对手工地毯的制作这一古老技艺有更深入的了解。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副总编辑 许国萍

《云朵上的爸爸》

作者:胡继风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作者把故事放在广阔的社会里,通过他熟悉的社会生活、社会人物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拥军优属情怀,来间接表现当代军人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云朵上的爸爸》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鲜明地塑造了几位军属和军人形象,丰富了当下的军旅儿童文学人物库。

  ——原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海飞

《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

作者:木也 著 友雅 绘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木也的《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装帧设计新奇,很能增加阅读乐趣。书是艺术品,从这本书上得到了证实。本也的文字值得这样的艺术呈现。我刚读了3封,就沉漫在孩子的爱里了。一个孩子,无论男孩女孩,如果知道怎么爱妈妈,并且无论过多久,都能回味那段记忆,那么,他(她)就是一个爱得深沉,爱得长久,爱得永远鲜活的人。爱是生命的灵魂。

  ——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