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人民日报出版社第六编辑中心主任蒋菊平
用品牌图书促进社会共识形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经济与科技类图书不仅能够帮助个人拓宽视野、提升决策能力,更是企业战略规划与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参考。2024年,我与部门同事策划编辑出版了经济与科技类相关图书10余种,如《金融强国》《文化经济前沿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简史》《科技前沿课:IPv6+》等。”人民日报出版社第六编辑中心主任蒋菊平说这话的时候,2024年刚刚过去。
从内容出发擦亮图书品牌
2024年,蒋菊平的编辑工作思路重点是从图书内容出发,围绕3个方面展开。“首先是注重图书内容的时效性与深度。”蒋菊平说,“如《文化经济前沿课》《科技前沿课:算力》等图书,紧跟国内外经济金融与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为读者提供前沿、专业知识。相关图书通过深入剖析经济金融形势与科技创新趋势,能够引导读者把握时代脉搏,提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其次是注重图书的实践指导性。”蒋菊平介绍说,去年她们编辑的《普惠金融前沿课》汇集监管者、研究者、从业者的集体智慧,通过案例分析、政策解读等方式,能够给读者以有益启示。又如《危机应对的道与术》对历次危机进行系统总结后,提出了风险应对的分析框架,堪称一本实践操作指南。
蒋菊平在2024年参与了“党政+科技前沿”与“党政+经济金融前沿”两个图书品牌的打造。“通过将国家战略与科技、经济前沿相结合,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提升国民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此外,这类品牌图书还能激发公众对国家战略与未来发展方向的关注,促进社会共识的形成,为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蒋菊平说道。
参与到图书出版的全流程
“一本书从前期选题策划、作者沟通到后期编辑出版、营销宣传,都需要编辑全程持续关注和参与。”蒋菊平告诉记者,《经济前沿课:新质生产力》2024年4月出版,但策划这一选题却始于2023年9月。当年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两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在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我迅速捕捉新质生产力这一热点,着手与同事准备选题及相关资料。”蒋菊平说。
在认准选题方向后,蒋菊平联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赵振华教授,商议书稿事宜,达成出版共识。在选题通过后,协商作者积极筹备,研讨图书框架及相关细节。赵振华等几位作者利用春节假期加班加点撰写书稿,交稿后,蒋菊平带领几位编辑开始高效统筹编辑、审读、校对、核查引文、与作者确认修改、排版、装帧设计、下厂印制等相关流程,在较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图书编辑出版工作。
“在去年的工作中我也在不断发现优质作者。”蒋菊平说,“除了赵振华教授,《经济前沿课:新质生产力》的其他几位作者李鹏、徐杰、郭威、杨振、马小芳也均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作者团队不仅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等研究深入,而且能够对国家的政策方针精准把握、深刻解读。”
2024年4月28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经济学教研部联合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暨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中央党校举办,《经济前沿课:新质生产力》在会上发布,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精心打造相关专业前沿图书
“在去年的工作里,我就是精心打造经济、科技领域的前沿图书,同时也收获了一些成绩。”蒋菊平告诉记者,2024年初,在新浪财经发起的“2023十大最受欢迎金融图书”评选中,《“隐形冠军”长成之路》入选。《读懂中国金融:金融改革的经济学分析》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4年4月推出的图书《经济前沿课: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生产力领域最早、最权威的专著之一,受到广泛关注和报道,图书也多次加印。
在谈到这些获奖图书编辑出版的经验时,蒋菊平分享道:“一方面得益于长期浸润在该领域,并提前联系到优质作者;另一方面,得益于与《人民日报》《金融时报》《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主流媒体的长期良性互动。此外,出版社还通过举办财经图书阅读分享会、图书发布会、研讨会、联合党建读书会等,搭建了专家、学者、读者等的交流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