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借力数字引擎 赋能民族出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推荐书目
“符号中国”丛书
“新时代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丛书
《中国民族语言研究70年》
《蒙古语初级教程》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钢琴伴奏曲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这是出版界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
要优化文化服务,首先要做好优质文化内容的生产。作为一家以民族类图书出版为特色的大学社,近年来,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组织策划重点项目,打造了多套(部)特色鲜明的民大学术、教材书系。
例如,“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教材系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丛书、“中国民族学科发展70年”丛书、“何以中华·让文物说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丛书、“国家通用语”系列教材等,其中多套(部)图书入选“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建立起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专”“精”“特”“新”的民族学术出版品牌。
在坚持以民族类学术出版物为产品主线的同时,我们也着力拓展面向大众的民族艺术、民族文化、大众健康类读物。例如,2024年策划出版的“符号中国”丛书,该丛书总计101种,选取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征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梳理其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现存状况、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等,帮助读者认识中国之美,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怀。“我为祖国守边疆”丛书总计20种,作者均为扎根边疆多年的军旅作家,他们的作品饱含深情,生动鲜活地讲述边防军人平凡而感人的人生故事。此外,民族艺术类图书品牌“律动炫中华”系列已陆续出版数十种,市场反响良好。
近年来,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北京冬奥会、巴黎奥运会等全球赛事助推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我们积极策划组织相关图书出版,包括“健康中国体育训练”系列丛书、“少林武术健身”系列丛书等,已出版数十个品种。其中《少林八段锦》经多媒体平台发布、推广,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们开拓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出版行业全产业链进入快速变化期。如何在保持传统出版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发力融合出版,加快构建数字化内容生产和销售体系,同时反哺或促进纸质或文创的市场销售,成为出版社未来发展的关键。
我们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为目标,依托中央民族大学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融合出版平台,打造具有本社特色的数字化出版精品。
首先,对已出版的图书,特别是那些体现本社特色、具有学术价值和市场影响力的重点图书进行全面数字化处理,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内容、版式、插图等元素进行精细化处理,转化为高质量的数字资产。其次,积极寻求与成熟的数字出版平台合作,学习数字化出版技术,积累数字资产资源,提升本社在数字化出版领域的竞争力。同时,借助这些平台的渠道和影响力,将我社的数字化出版内容更广泛地传播出去,提高触达率和阅读率。
在数字化时代,营销模式的创新至关重要。我们近年也不断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创新营销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对于学术类图书,我们将采取纸电同出的策略。在纸质图书出版时,同步推出数字版本,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针对馆配商和各大图书馆,同步提供编目、检索服务,方便图书馆进行采购和管理。
对于市场类图书,我们将寻求与多媒体多平台合作。在纸质图书出版的同时,同步制作和推广音视频内容,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通过音视频内容的传播,吸引更多潜在读者关注,反哺纸质图书销售。
对于教材类图书,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科优势,重点打造多媒体形态的教材和全版权产品线。通过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为师生提供丰富、立体的教学资源。同时,我们还将提供教育教学整体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延长知识服务链条,提升我社产品的学术影响力,助推市场销售。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们还将积极拓展文化产业链,助力文创产品“破圈”。通过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和当代审美趣味的衍生品,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为出版社进一步拓展文化产品的延伸价值,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整体盈利能力。
数字化转型之路上,我们将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均衡发展的原则,立足融合发展着力点,完善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现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双重提升。
2025年将是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继续坚持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利用数字技术和融合出版平台,借力数字引擎,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出版业态,不断为读者提供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优质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