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畅想”心目中的科普书屋

读到前沿性图书 获得个性化推荐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蒲添 文/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5-01-09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地图主题书店(白纸坊旗舰店)将VR设备融入阅读服务之中,读者可以通过穿戴设备身临其境地学习地球知识。


  根据科技部2024年底发布的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公众参与各类科普活动积极踊跃,其中青少年是接触科普活动、学习科普知识的重要群体。与此同时,科普(技)专用活动室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稳中求进。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及儿童作为未来的主人翁,对科普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科普书屋是他们阅读科普图书、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承载着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激发科技创新潜能的重要作用。

  在青少年及儿童对科普阅读热情日益高涨的当下,如何打造一个符合青少年及儿童需求的科普书屋?带着这个问题,《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结合本报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教材中心联合开展的《2024年青少年及儿童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普图书阅读调研》问卷数据,走进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第四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同时与业内专家进行座谈采访,深入了解青少年及儿童对于科普书屋的期待。


  营造安静舒适的阅读氛围


  本次问卷数据共计30万份样本量,对于青少年及儿童期待的科普书屋这个开放性问题,有近20万份有效样本量。安静与舒适的氛围可以让青少年及儿童更好地沉浸在科普阅读世界。在问卷中,有53058人提到“安静”,13831人提到“环境”,15027人提到“舒适”,5512人提及“氛围”。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及儿童在科普书屋中寻求的不仅仅是科普知识的滋养,也是一个能够让他们沉浸在科普阅读世界的港湾。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能够有效降低外界干扰,提升阅读效率,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专注,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吸收科普知识。

  科学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划分可以满足青少年及儿童不同的阅读需求。问卷中,19145名受访者关注“空间布局”,5784人提到“实验”,2292人提到“交流”,近1000人提到“讨论”,超过700人提到“单独”。这些数据显示,青少年在阅读科普图书时,既有交流探讨的需求,也需要动手实践的场所来印证学到的知识,还需要独立思考的空间。因此,科普书屋可以在空间布局上进行合理规划,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如在书屋中设置多功能阅读区,包括阅读室、交流区、实验区等。

  “科技感十足”“科技感满满”“像太空舱一样”……在问卷中,青少年及儿童对于科普书屋充满科技元素的期待十分强烈。问卷中超过700人提到“灯光”,2698人提到“设计”,2746名受访者提到“科技感”,1443人提到“现代”。这些数据显示,灯光与设计是影响阅读体验的重要因素,而现代、科技感的设计则能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青龙满族自治县第四小学六年级六班的高佳琦告诉记者:“我期待的科普书屋可以有充满科技感的外形,来吸引我们走进去阅读。”


  上架多样图书满足多元需求


  图书种类的多样化可以满足青少年及儿童多元的阅读需求。问卷中,16426人提到“丰富”,4294人提到“种类”,869人提到“天文”,868人提到“科学家”,635人提到“物理”,527人提到“人工智能”,420人提到“生物”。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及儿童对科普图书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他们希望能够在科普书屋中找到涵盖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科学家故事等多个领域的图书,以满足他们的多元阅读需求。

  对于这个结论,记者询问了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语文教师刘晓丹。她向记者介绍:“有的同学在参观珠海航模展后,很快就表示希望可以阅读到关于航模的科普图书。如果科普书屋可以及时上架最新科技知识的图书,将会大幅提高青少年及儿童的阅读兴趣。”为此,她建议科普书屋定期更新图书资源,确保图书种类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前沿性。尝试与出版社、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及时引进最新的科普图书和研究成果。

  问卷中,2522人提到“易懂”,近200人提到“分级/分层”。这些数据表明,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及儿童在认知能力、阅读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科普图书的分级阅读对于提升他们的阅读体验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图书形式的创新可以激发阅读兴趣与探索欲。8261人提到“有趣”,2431人提到“兴趣”,3745人提到“生动”,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及儿童对科普图书的形式和内容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科普图书,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我最喜欢‘图’说科普类的图书,这种生动的表达形式可以激发我的阅读兴趣。”青龙满族自治县第四小学六年级四班的张梦雪向记者分享道。


  组织丰富活动关注身心健康


  舒适环境的营造可以为青少年及儿童提供健康的科普阅读空间。问卷中将近200名受访者提及“健康”,近1000名受访者提到“座椅”,近400名受访者提及“清新”,近100名受访者提及“护眼”。

  青龙满族自治县第四小学六年级四班的张珑皓告诉记者:“我期待的科普书屋可以向我们传递健康科普知识,带有科技感的座椅可以保护我们的脊椎。”这表明科普书屋应注重传递关于身体健康的科普知识,并注重护眼灯光、护脊座椅的选择,为青少年及儿童提供一个健康的科普阅读空间。

  此外,问卷中还有近400名受访者提到“身心”,140名受访者提到“认知”,近100名受访者提及“心理”。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在阅读和学习科普知识的过程中也需要书屋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阅读科普图书在提升青少年及儿童能力和素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自身、对生命有更深层的认知,使他们在阅读中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生命的境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告诉记者。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陈苗苗表示,“心理科普读物不仅是家长的刚需,青少年及儿童对这种读物也有需求。我在很多学校做调研时发现,心理科普讲座是青少年特别喜欢的实践活动。”为此,科普书屋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他们在阅读和学习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通过邀请科普阅读的专家做客书屋,引导青少年及儿童关注阅读与身心健康之间的价值和意义,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真善美,获得生命的提升。


  人工智能增进互动体验


  智能检索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科普书屋图书查找效率。近200人提到“屏幕”,150人提到“检索”。这些数据表明,智能检索系统对于提高图书查找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及儿童希望能够在科普书屋中快速找到感兴趣的科普图书。

  智能伴读服务也将为青少年及儿童提供个性化阅读体验。问卷中近200名受访者提到“机器人”,152人提到“个性化”。这表明,青少年及儿童对于智能伴读服务有一定的期待。他们希望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图书推荐和阅读指导等服务。“我希望未来的科普书屋中可以有一个智能机器人,和我一起阅读,为我答疑解惑。”张珑皓兴奋地告诉记者。

  智能阅读设备与AI互动体验也成为青少年及儿童关注的一个热点。“我希望科普书屋可以有一个机器人和我共同探讨书中的科学问题,并且有AR、VR设备让我与图书做互动游戏。”青龙满族自治县第四小学六年级五班的罗鑫蕊充满期待地和记者说道。问卷中也有超过1000人提到“智能设备”,7693人提到“互动”,707人提到“VR”,605人提到“AR”。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及儿童对于智能阅读设备和AI互动体验有着较高的期待。他们希望能够在科普书屋中通过智能设备和AI技术获得更加沉浸式的科普阅读体验。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科普书屋可以尝试设置AI互动体验区,并引入AI互动机器人、VR/AR等互动技术的设备。

  人工智能赋能科普书屋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和趋势,徐升国告诉记者:“可以利用阅读空间来普及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与智慧,让读者更快意识到新的历史时刻的到来,还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青少年及儿童的阅读体验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