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国新

作者:本报记者 祝小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25


02.jpg




06.jpg




梁兆贤


沈剑毅


陆晔


王潍珠


关锋


吉兴香


魏国华


马立项


李永胜


  即将落幕的2024年,闪耀着许许多多光辉的名字。他们无怨无悔、倾情奉献,以点点滴滴的劳动和创造,凝聚成印刷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澎湃力量。这些闪闪发光的印刷人,成就了2024年太多的温暖瞬间和激越时刻。一起倾听印刷人的“新”声,并向每一位印刷人致敬。


  有一种传承是

  师徒


  他们,一个倾囊相授,言传身教;一个学习感悟,敢于创新,将新华精神传承发扬。他们是85岁高龄的装订专家王淮珠和全国技术能手关锋。

  今年9月,在京召开的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曾在北京新华印刷奋战二十载的王淮珠,深情表达了她对“回娘家”的激动和感激。“我最初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是党和北京新华印刷培养了我,用30年时间成长为一个有文化、有技术的教师、高级技师、客座教授,并被授予多项国家奖励。”

  于2013年拜在王淮珠门下的关锋,如今已是北京新华印刷装订部胶订组组长。1982年出生、2002年进入北京新华印刷工作的他,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稳步提升,先后考取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级证书。今年,关锋技能大师工作室揭牌,其本人更是在第二十一届北京市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从参赛选手转变为裁判。

  10余年传帮带的背后,展现的是两位“80后”印刷人浓浓的师徒情。“成功是需要艰辛付出的,装订工艺十分繁琐,机器种类很多,科技应用也快。”关锋说,“我们都要继续向优秀的老师傅们学习,向更多优秀的年轻师傅学习,掌握更多新技术、新技能。”

  从王淮珠、关锋这对师徒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代代印刷人薪火相传的初心和使命。不只是他们,在今年11月湖南省总工会发布的通报中,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两对师徒——胡逸民与郭龙、张少铭与谢政一被授予2024年度湖南省劳模工匠师徒“结对子”活动优秀师徒对子称号。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印刷包装工程系学生,参与学校与上海印刷集团合作的现代学徒制项目——复刻新疆克孜尔石窟,最大的收获是对工匠精神有了切身体会,“跟师傅们学习了很多,尤其是工作的态度要像老工匠一样,希望把工作做到极致。”

  这些“双向奔赴”,传承的不仅是工作方法与经验,更是对印刷人初心使命、职业精神、责任担当的深刻诠释。


  有一种引领是

  先锋


  他们深耕专业领域,引领企业改革创新;他们热心行业进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他们是千千万万企业管理者、行业推动者中的代表,创新引领,驱变前行。

  今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香港印刷业商会创会85周年庆祝活动上,香港印刷业商会会长、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董事副总裁兼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梁兆贤接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陈国基颁发的“杰出印刷企业家奖”。从事印刷工作超过40年,梁兆贤见证了香港印刷业的发展变化,并为之贡献点滴力量。他推动公司改革创新,进入智能制造模式,公司连续8年利润增长,创下利润新高,且实现5年利润翻一番的目标。他更热心服务行业发展,为国家捐资助学,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身处上海这个古老技艺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之地,无论是此前执掌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还是连续担任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沈剑毅的想法是,更好履行印刷文化传承传播责任。任职上海印刷集团总经理期间,他将以印刷元素为核心的文化品牌,作为上海印刷集团印刷主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通过工业旅游项目、印刷文化地产项目、“尚映”展陈展览输出服务的融合创新,让印刷文化的拓展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他于今年提议创设“长江经济带印刷协会联席会议合作交流机制”并得到落实,在此基础上通过大赛、培训等大力推广数字印刷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实际应用。

  在去年底获评毕昇印刷优秀新人奖的新疆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陆晔,今年继续将技术突破进行到底。在他的带领下,新疆新华创新性地将数字印刷应用到大规模生产,并通过高自动化辅助生产设备的应用,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陆晔说,在技术探索中,新疆新华时时刻刻准备着,将永远像是沙漠驼队,以“驼铃声声”成为教材印制的“安全港湾”。


  有一种荣光是

  工匠


  在全国总工会公布的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中,印刷造纸领域有两人入选。这是属于奋进者的荣光时刻。

  自24岁进入印钞造币行业,南京造币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马立项与印钞设备打了30年交道。他精通胶印、凹印、印码、大张检查、涂布等全系列印钞设备设计开发技术,已获科技奖项27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18项。马立项说,印制装备研发历程中,对行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前辈专家是自己追逐的目标,更是自己心中的工匠偶像。

  华泰集团有限公司电仪总工程师魏国华,被称为“国际一流造纸生产线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守护员”。他致力于大型造纸生产线电气仪表自动化设备的项目建设与技术革新改造,创造多项大型进口纸机自动化开机调试的世界纪录,赢得国内外同行尊重。从一名普通电工蜕变为高级技师,回顾奋斗历程,魏国华感叹:“动脑筋和学知识是很关键的。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地去做,肯定会成才。”

  不仅如此,工匠精神更闪耀着专业、创新、勤勉的光芒。今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造纸装备企业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永胜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40余年来,他持续从事一线科技创新,带领团队潜心研究,突破一系列“卡脖子”关键技术,为推动中国造纸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中,胜达集团江苏开胜双灯纸业有限公司班长周明华等5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胶印版材事业部制造四部十号线工艺四班等4个集体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中,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轻工学部主任、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吉兴香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他们以过硬本领展现时代风采,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


  有一种精神是

  奉献


  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们以满腔热血投身于各类重大主题出版物、中小学教科书等印制任务中。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他们为了一份责任,一份坚守,一份信念,在岗位上用汗水和实干诠释劳动之美。

  坚守的身影是节日里最动人的风景。春节期间,为了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开学领到新课本,各地新华印刷人全力保障“课前到书”,用坚守和敬业诠释责任与义务,成为新春里最美的“新华红”。大年初三,云南出版印刷集团所属3个印厂的一线职工提前到岗,在岗人数超过300人。从大年初四开始,江西新华印刷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开启24小时轮班工作模式,近300名干部职工放弃春节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坚守机台不打烊……印刷、装订、设备、品管、仓储、后勤,无论是生产一线还是保障部门,各印刷企业员工闻令而动、通力合作,尽职尽责地坚守在2024年春季教材教辅生产一线。

  面对今年秋季教材印制更为严峻的形势,印刷人在酷暑中、在高温下,抢时间、拼速度、保质量,兑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庄严承诺。哪里需要,攻坚就在哪里。在山西人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作表率,让党徽在生产一线熠熠生辉。河北新华第二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教材教辅印制专项工作小组,提前做好生产动员,安排班次和人员,让全体员工充分认识教材生产的紧迫形势,并启动生产旺季夜间值班制度。新疆新华印务发扬加班加点、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的新华精神,24小时坚守在生产一线,用实际行动争分夺秒抢进度、全力以赴保质量。

  两会文件印制中、党报印刷中,印刷人也是全力以赴、昼夜奋战,以零差错战绩完成相关印制保障工作。面对预备会报告、大会会议报告、选票、简报等种类繁多、时间紧急的印制任务,各地机关文印中心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多措并举,筑牢两会印制安全防线,硬核保障各地两会材料的印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