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从黄河之滨到珠江之畔,两场读者·领读者大会接力举办,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大量阅读会促使产生重要人生抉择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19
初冬时节,黄河之滨的甘肃兰州,绿意褪去,寒意渐浓;珠江之畔的广东广州,满城异木,温暖如春。聚焦同一主题的两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将两地紧紧联系在一起……12月1日,2024读者·领读者大会在甘肃兰州启幕;12月6日,这场阅读盛会走进广东广州。从黄河之滨到珠江之畔,这是一场跨越山河、跨越2200余公里的阅读接力。
从西北到华南,数位专家学者聚焦“从读者到领读者,引领阅读新风尚”,分别在两地分享了他们人生路上的阅读故事与感悟,以期引领更多人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阅读能够让人生丰富多彩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阅读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阅读让我们成长,阅读有益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阅读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个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健康人生。”在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平看来,人生应该获取广泛的阅读体验,大量的阅读会促使产生重要的人生抉择。“阅读与人生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阅读,跨越时空,连接古今,无数先贤在书中探寻真理。古往今来,阅读更像是一场关于精神的旅行,为人类的进步搭建起坚固的桥梁。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认为,“当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爆发力,从而进一步去创造,这就是阅读引领我们前进的最重要的原因。”
“面对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如何寻求个人前途的最大确定性?靠实力和定力,而这可以通过读书获得。”哲学家、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高贵的单纯。阅读是进入这个境界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对一般的阅读来说,没有必要去死抠含义是什么,如果读的过程中不感兴趣,你可以跳过去,随着积累,有一天你就会发现你读那些书非常愉快,可以把它当闲书一样读。”
“阅读应该是为自己读书。”周国平主张关于读书的“三不主义”:一是“不务正业”,博览群书;二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三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阅读是一件无畏的铠甲
“阅读让我们拥有了一件无畏的铠甲,可以直面这个浩大而明媚的世界,湍急且繁忙的人间。”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叶舟说,这个铠甲就是学习,就是阅读,就是识人断物,就是见天、见地、见众生,并且在这种负箧求学的路途上,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审美、伦理、经验、认知与立场,完成生而为人的使命。这件铠甲是用尊严和耐心仔细编织出来的,它就叫读者。“读者是谦逊的辞藻,是踏实的身份,既可以让我们在密不透风的生活中得以眺望远方的地平线和诗意,同时也可以知道自己的局限、认知的渺小、个体生命的种种困境。”
“真正的阅读者有持续的阅读行为、稳定的阅读状态、自觉选择的阅读内容,在阅读中能够获得愉悦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中小学(中职)语文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吴欣歆认为,应该从内容重构、捕捉闪回、对照阅读等方面把握关键点,读透“整本书”。
“阅读非独属学生,成人不读难垂范。”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漆永祥呼吁,成人,特别是家长一定要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为孩子做出榜样。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空前挑战,阅读如何提升广大青少年未来的核心能力?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蔡可给出了答案:人工智能时代,阅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合作与沟通、适应变化、面对复杂情境的决策等人类所独有的智能特质。
广东省国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骆龙衍表示,读行的力量可以重塑孩子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通过阅读能够实现家庭和孩子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