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2-09

  人的思维和能力决定了变革的未来。新质生产力下的出版要求不再囿于图书,而要延展至平台;不再只是内容的发现者、提供者,更应该成为优质内容的筛选者、提炼者;不再只会审读稿件,而要懂得如何对专业内容进行结构化、碎片化标引,用好原创专业内容出版能力和技术加持于场景的内容动态创新重组能力;不再只关注图书的装帧设计,而要时刻关注用户体验。要发挥资源优势、学术优势、作者队伍以及内容生产平台的技术优势,在项目中培养人才。

  不管科技如何发展,人们的求知欲望总是在与日俱增。不管形势如何变化,资源永远是出版业的根本优势,出版业作为桥梁需要在便捷性和文化性之间取得最优平衡。在以人工智能为新质生产力引擎作用下,对资源进行整合、对技术加以利用、对模式给予创新,以先进技术驱动融合发展,实现从图书的生产商向多元化、深层次和开放性的专业知识服务商的转化。

  ——人民卫生出版社智慧数字中心主任陈永刚(节选自《新质生产力推进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标志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升,更是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科技出版不仅承载着传播科技成果和普及科技知识的使命,更在促进科技创新、培养科学素养、推动产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连。

  科技出版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双向赋能关系。科技出版通过不同形式的出版活动为新质生产力的孕育和进步提供了稳固的基石,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又为科技出版带来了创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一历史机遇,科技出版行业需要主动进行梳理和布局,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出版内容、生产流程、组织结构、市场策略的全面优化,从而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出版效率。通过这种主动的适应和创新,科技出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并在推动社会整体进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人民邮电出版社科技出版中心总经理王威 等(节选自《科技出版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

  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是能够执行人类智能所能完成的各种任务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系统。AGI不是普通的AI,而是能够理解和学习各种技能、泛化能力超强的AI。微软公司在一篇论文中称,AGI的特征已在GPT-4中初见端倪。在AGI时代,使用AI工具是必备技能,就像办公软件使用技能之于如今的职场人一样,人人都能用AI工具写作、翻译、画图、编辑文本、剪辑视频。正如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所说:“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在AGI时代的序幕即将揭开之际,一直与前沿技术打交道的科技编辑,在成稿环节、编辑环节、封面环节、宣发环节等要充分使用AI工具赋能提高工作效率,在这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实现自我价值。

  不可否认,AI技术已经实实在在地改变了编辑行业。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编辑需要积极探索和发现AI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场景,甚至参与塑造AGI时代。唯有如此,科技编辑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引领出版业的发展潮流,为实现科技强国、出版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公司生产编辑部主任谢婷婷(节选自《AGI时代的科技编辑》)

  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出版行业中负责视觉、创意、美化、质感呈现的美术编辑要积极正向地应对技术革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自动化生成、图像颜色风格的适配等功能高效率、多样化地赋能美术编辑工作的前期设计策划阶段、平面化设计阶段、跨媒体设计阶段和设计反馈阶段,让美术编辑减少很多重复、繁琐的操作执行工作,使美术编辑的工作更加高效和精准,解放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依据书籍项目的主题、内容、风格去实现创意、决策、合作和统筹。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迅猛发展,对于美术编辑工作而言,“人”始终是其核心和根本。归根究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意设计的灵魂和支柱,技术只是给它们插上了翅膀,如何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是美术编辑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真正的高手能在变化中抓住不变,在风浪中破浪前行的根本是明确不变的方向:传递正能量的审美、展现文字和书籍的魅力依然是美术编辑的工作方向,文化的传承与接续、美的守正与创新依然是美术编辑不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美术编辑孙达铭(节选自《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美术编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试析转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