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通关文牒”特刊销售一空、“古建游”宝典两次加印、文物日历书销量可观……
山西新闻出版业如何搭上文旅快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27
位于太原市的北齐壁画博物馆内,图书和文创产品受到青睐。
搭上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热度,为产品“收割”了流量当然让人艳羡,但泼天富贵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
前不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采访时,来到在游戏中出镜的崇庆寺、观音堂、玉皇庙等古建筑。景区文创商店里,受到欢迎的除了各色文创,还有静静散发的墨香。在对这些新闻出版产品的出版方的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他们不讳言“悟空热”带来的流量,但他们的热销秘籍,却是以敬畏、诚心做产品的“慢功夫”。
“通关文牒”出自融媒寻访
“通关文牒”今年火得很,样子采用奏折的经折装,作用就像《西游记》中女儿国国王长亭送别时交给唐僧的国书,其实就是一个精致的集章打卡小手册。
《山西晚报》推出的32版特刊《何以山西》,也是一份特别的“通关文牒”。8月21日《黑神话:悟空》发布;9月12日,《何以山西》特刊出版;9月27日,将特刊装进“金箍棒”的筒装版也出炉了。
山西晚报社社长李广义告诉记者,特刊首印的1万份很快销售一空,报社又加印了3.5万份,其中包括更富文创色彩的筒装版1万份,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制作的5000份古建筑剪纸也藏进“金箍棒”。
看似《山西晚报》是接住泼天富贵的一员,其实说来话长。李广义告诉记者,2023年5月起,他们就启动了大型融媒体报道“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宣传好三晋大地上的文旅、文保项目。为保证全面、权威,除了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等进行探访,还对各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和宣传部门负责人作了专访。一年半以来,《山西晚报》记者跑了山西近90个县区,报纸、视频、客户端等媒体矩阵全部上阵。
“悟空热”的程度,李广义也没想到。“当我们想做一个产品时,大量的资料、图片都有了,因此抢占了先机。”李广义说,“以前大家认为纸质的东西没人看,要看你在什么样的机会、什么样的条件下做什么样的产品。这些图文并茂的内容如果放到线上很普通,放到纸上的感觉和在手机上看是不一样的。”
这次实践也引发李广义对重塑媒体品牌的思考:“创意性文创不是我们的长项,知识性文创是不是也可作为传统媒体的一条路子?”报社也正在考虑以“何以山西”之名,对山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做些文章,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山西尽一份心力。
长线选题接“流量”
“对一些需要高级表达的图书,我们会屏蔽掉‘攒’这件事,这类图书为了应景而攒出来,即便对文化企业一时的经济效益有帮助,但对文化长期的传播功能效果是削弱的。”这是三晋出版社社长莫晓东的坚持。
记者看到,三晋出版社的“独冠天下”系列、八开单页的“山西国宝精华”系列、小开本的“和光静影”系列,摆放在景区文创商店的书架上。文创销售区再门庭若市,也不时有游客静静地翻阅图书。
“山西的即中国的”,文物遗存的很多品类完全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三晋出版社深耕文博类图书已经有3年时间。随着传统文化的大众关注度不断升温,三晋出版社判断文博类图书这一小众门类将迎来一片蓝海,于是开始将这类图书作为社里的重要产品线进行长期规划,并不断落地。
“这几年积累的图书,在今年《黑神话:悟空》热起来的时候,正好有产品承接了这个流量。”莫晓东说。
搭上了文旅市场快车,图书的引力又在哪里?莫晓东认为:“文博资源现场观摩的震撼感、体验感,和在家中安静地翻阅、品味这些经典的传统艺术,体验是不一样的。”文旅路途中一瞬间的观赏过后,很多人对于精美艺术会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想过后沉淀下来,手边有随时拿来翻一翻的资料以获得视觉享受,这个时候图书的信息传达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文博资源的实体保护非常重要,但图书对文博资源的信息保护更是不可或缺。图书恰恰是那个可以沉淀下来的载体。把两者结合起来,人们对于传统艺术的感知才会更清晰,才更有触动心灵的效果。”
记者还了解到,三晋出版社《来山西看中国古建筑》图书已经重印了两次,它选取了100多处最有欣赏价值的古建筑,抽取出这些文物点最值得欣赏的内容作为导引告诉大家。这本书是从体验和欣赏古建文化的大众需求出发设计的,一经上市,就受到大家的追捧,觉得“古建游”不再困难,而成为一种享受。
“对这片土地上的文化艺术,我们有着深厚情感和深度了解,希望带给它最纯粹的呈现。不论是学术的、普及的,还是最入门级的表达,都要传递给读者真实准确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莫晓东说。
敬畏之心做品牌
“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我们要做好创造性转化,把它做成品牌,倍加珍惜。对资源的使用要有敬畏。”这是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董利斌的心里话,《山西文物日历 2025 壁画》就是一份充满敬畏与诚意的产品。
彩塑、壁画、古建筑、青铜、古戏台、“三雕”……三晋大地的文化遗产,数量庞大、形态丰富,仅壁画总面积就达27260平方米。
翻开这本壁画主题日历书,记者发现,365天并非选取365幅壁画,比如出土于太原娄睿墓的北齐时期壁画《鞍马出行图》,第一天呈现的是全景,此后4天都是局部图,这样的布局在书中还有很多。
“重复是有必要的,用最高清的图片把细节呈现出来,这样才能打动人心。”董利斌告诉记者,图片是日历的核心,今年的日历全部是高清大图。
诚意满满体现在装帧工艺上,《山西文物日历》3年全部做的是特装版,书口采用染色工艺,三面连为一体;体现在图片的甄选上,比如流失海外的壁画珍品,“一定要补充进来,也弥补了2023年的遗憾。”董利斌告诉记者。当然,诚意也体现在实用性上,日历书设有目录系统,列出所有壁画的名称、朝代、地点,便于检索。
今年是山西科技社做日历书的第三年,2023年做的就是壁画,一共印刷5000册,现在网上的溢价已达1500元。2024年日历书以彩塑为主题,印刷3万册。而眼前的这本《山西文物日历 2025 壁画》印量达10万册,目前已销售8万多册。
董利斌告诉记者:“《黑神话:悟空》带来的热度我们不掩饰,但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对山西文物有信心。”山西科技社每年都是年初就动手做,动手之前半年时间就启动调研、市场分析、资源梳理。他还透露,2026年版的日历书将着手馆藏,以山西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为基础,收入山西各地馆藏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