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级媒体传播服务:

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

作者:本报记者 常湘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26

  在第四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市县级媒体传播与服务主题研讨中,与会嘉宾各抒己见,从体制机制改革、技术赋能、内容运营创新等多个方面,回望媒体融合十余载创新之路,共话系统性变革发展蓝图。

  从“相加”到“相融”步入高质量发展升级期

  媒体融合十余载,从“相加”迈向“相融”,市县级融媒体中心改革创新,从政策推动的先导期进入经验推动的推广期,取得了诸多经验与成效。

  融合无止境,创新无禁区。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我国媒体体系中虽处在腰部和尾部,但地位与作用重要。从事了10年媒体融合研究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杨明品认为,在系统性变革开启的当下,市县级融媒体需要不断创新突破,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进向全媒体、智媒体的跃升。

  广西来宾市融媒体中心于2023年组建AI创意工作室,探索“内容生产+AI”的新模式,将AI应用于文旅创城、传统节日、奥运、高考等传播内容的制作。

  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海淀融媒)则借助辖区科技创新资源,利用人工智能在数据筛选、内容生成、智能识别方面的独特优势,打造基于区域媒体及社会治理相关数据的“海融AI”,探索将媒体数据延伸到社会治理层面应用,打造人工智能在基层广电媒体应用的新场景。

  从“相加”到“相融”,这一转变不仅涉及技术、内容、平台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还需要主流媒体在新的传播环境中不断创新发展,走向系统性变革推动的高质量发展升级期。

  从政策到技术加速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媒体融合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仅是媒体内部的事情,更是影响到意识形态、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等社会方方面面。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黄楚新看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意识形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高度,对媒体融合下一步发展做了部署,如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在浙江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主任沈炳忠的介绍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技术赋能媒体融合与体制机制改革。浙江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自主研发的“点点钱包”项目,有效地助力了“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功能型客户端的建设,构建全媒体生态服务体系。

  而海淀融媒则将媒体领域垂类大模型赋能中心现有业务系统和传播终端。北京市海淀区融媒体中心主任佟志伟介绍,海淀融媒将人工智能与内容生产分发业务相结合,建设信息采集、内容生成、智能识别、自动分发为主体的“基于国产信创系统的人工智能+媒体大脑综合业务系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识别、数据分析、知识挖掘、内容生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当前,全媒体体系建设和媒体融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应以政策、需求、服务为导向,以技术赋能来探索地方媒体谋求发展突围的新路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

  从建设到创新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政策引导是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技术要素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加速器,产业环境是系统性变革的融合器。黄楚新对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有着自己的研究与思考,他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明确目标,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二是实施深度融合工程,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三是全面打造服务平台,聚合数字资源;四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人才发展活力。

  智慧社区、智慧农场、项城云聘、智慧校园……河南项城市融媒体中心用先进的技术来构建内容生产场景,为其发展提高了效能,创新了路径。总结近年来的发展,河南项城市融媒体中心主任、总编辑田维林认为,项城融媒有两条主线,一个是改革创新,另一个是创新服务。

  硬拼不是办法,“出圈”才有出路。浙江海宁市传媒中心从内容生产到“大潮”融媒矩阵打造,扎根本土、聚焦用户,为用户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浙江省记协副主席、海宁传媒集团董事长朱瑞庭认为,对县级融媒体而言,怀揣一颗“运营内容生态”的心,就必定会成为舆论主阵地、服务主平台、信息主枢纽。

  智媒时代,对主流媒体而言,内容生产、传播流程、运营模式、技术应用、人才队伍建设等面临诸多挑战。进入系统性变革期,需要“政产学研用”各界携手从经验中寻找启发,进一步创新探索,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