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融合路 “三心”助蝶变

作者: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20

  如果将2014年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元年,今年恰好是第十个年头。10年前,当媒体融合刚刚提出的时候,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王永辉一脸茫然,既不太懂这是怎么一回事,更不太懂应该怎么去做。

  而在今天回望,王永辉觉得自己做对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无论大家怎样唱衰传统媒体,都始终坚定地相信电视的力量,相信未来、相信自己。第二件事,坚持改变,坚信“只有不断创新的媒体才是新媒体,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王永辉和青岛台的故事,是第四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上一个小小的案例。10年过去了,广电媒体融合愈加向纵深挺进,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广电人都深感与有荣焉。从表面上看,这是传统广电行业顺应技术发展趋势,搭舞台、建团队、强运营的结果;从更深层次来看,则是广电人在不断守正和蜕变。今天,关于媒体融合的各项“大数据”都亮眼喜人,而每一个背后的“小故事”都触动人心。

  这是一项由“决心”开启的变革

  在媒体融合提出之初,不适应的大有人在。有的媒体表面上看似“融合”,其实只是在“凑合”,到头来依然只是披着“新媒体马甲”的传统媒体,有“端”无“客”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而在这10年间,广电人以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的决心和勇气,更新锚点、校正航向,打破不同传播形式和平台的界限,开启了各自的崭新篇章。

  四川广播电视台编委、四川观察董事长岳学渊在大会上展示了两组照片。第一组,是2017年,四川观察组建之初,整个团队只有3个人,大家蜗居在过道办公,条件简陋;第二组,是如今的四川观察团队,已有200余人的规模,兵强马壮。7年历练,岳学渊发现,每一次的深入尝试,都是对原有组织架构的撼动。怎么设计热搜话题、用户互动?配套海报、短视频要不要跟上?内容在哪些平台分发效果最好?新的需求带来了新的工种、新的岗位,催生了新的能力,并促使组织架构发生变革。

  电视剧《潜伏》里有句台词:“有一种胜利叫撤退。”“副业”心态干不好新媒体,果断的广电人从旧战场里撤退,集中优势“兵力”到网上冲浪搏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央视频、浙江广电的Z视介、北京广电的北京时间、山东广电的闪电新闻、江苏广电的荔枝新闻、湖北广电的长江云……大会上的一个个案例,都诉说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故事。

  这是一项靠“用心”推进的变革

  对于媒体融合发展,广电人共同摸着石头过河,并无前例可以参考。于是,他们放下身段,向草根创作者学习,向专业的内容生产者学习,向网红学习,将更多的传播技巧应用到内容中。

  娱乐节目自带流量,民生节目关注度高,经济节目粉丝固定……这些领域都难不倒传统的内容人。而理论节目,却是各大题材中的“硬骨头”。在本次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对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通俗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赞叹有加。他认为,这档节目突破了过去理论类节目坐而论道、专家布道的方式,引用了大量与文化相关的艺术展演形式,让传统与新潮交融,呈现了一场贯通古今、异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还有,还有。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介绍,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思想耀征程》《新思想,一路讲》《跟总书记学方法》等,以故事化的叙述、通俗化的语言、网感化的语言,掀起了真诚倾听、平等交流的全民学习热潮,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超6亿次。这些作品,把宣讲的“苦味”降到最低,把真理的“甜味”提到最高,让传播的“鲜味”飘到最远,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胜利属于认真干活的手艺人,光荣属于肯下笨功夫的聪明人。如今,广电人解锁了一道又一道“大菜”制作密码,不断地将好内容“端”到观众面前。

  这是一项需“恒心”持续的变革

  媒体融合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背后需要恒久的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创作,坚持经营,坚持传播,涓涓细流才能汇成江海。

  从2022年1月1日起,很多成都人早安的问候是从朋友圈刷屏“你好成都”短视频开始的,这个每天早晨7:10分准时开始推送,时长大概3分钟左右的小视频,至今已发布了1000期,累计10亿+播放量和5000万的转发量、点赞量。而在传播上,团队也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进行推送。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金学良本人就是一个“愚公”,每天早上要花1个多小时时间把“你好成都”发给800多个微信好友。他笑称:“个别领导由于睡眠原因,可能会把我拉黑,但是大多数领导都给了我很多鼓励。”2年多来,这个轻量级的小产品使得一个12个人的工作室每年实现了500万元以上的创收价值,这也让金学良感慨:“在媒体融合的路上,莫以善小而不为。”

  曾经有人断言,广电属于“重装”媒体,并不适合短平快的新媒体。在这次大会上,岳学渊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2023年,搜狐视频和四川观察联合推出了一档文旅直播节目《暑与我们的夏天2:川西徒步活动》,这看似是一档很轻松的节目,可是在背后保驾护航的,却是来自传统广电的“重装”实力——节目设置了8个直播点位,需要采用大量的专业设备,并非便携、简易、迷你的轻应用可以实现。

  也许我们可以说,媒体深度融合取得了今天这样显著的成效,不仅仅是因为主力军挺进了主战场,而且因为挺进主战场的,正是我们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