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中阅读

作者:吴凡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08

  谈起阅读,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孤独”,有人说“读书是一个人安静下来做的事”。人们常把读书描述为“一个人、一盏茶、一卷书”,可在我脑海中留下长久记忆的书,都是在分享中阅读的。

  阅读,在分享中遇见更多故事。上学的时候,常和朋友一起买一些历史题材的套书,每个人选一本自己最想读的,读完后依次交换。历史类图书不会因为打乱顺序而阅读不连贯,还会在时间交错中体会到历史进程中的因果关系。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会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情节,一些小小的“剧透”,也让读书变得饶有兴味。

  有时,我会去图书馆和古旧书店里淘一淘“读书的乐趣”。在旧书有些泛黄的纸张上,偶然读到上一个读书人留下的文字,无论是观点想法,还是随笔记录,每一个日渐模糊的笔迹中,都可以感受其他人阅读这本书的时与事。透过文字,我又跨越时空不知窥见了谁的秘密。正如几天前的新闻,网友在废品站买旧书,意外“拼”出了一位已故科学家的一生。不翻开书,可能永远不会知道爱书人给你留下怎样的惊喜、分享了怎样的故事。

  阅读,在分享中碰撞更多思维。近几年,数字阅读逐渐成为全媒体时代重要的阅读方式,各个读书软件在阅读服务上呈现出交互性的特点。每次读书前我会去各个平台看一看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推荐的理由或者批评的原因,带上这些问题进行有思考性的阅读。读书的过程中,看见句子下一条条划线,点开浏览一下别人的读书笔记,找找共鸣,时不时还能收到网友给我的观点点赞或者评论。偶尔和网友辩一辩,看似孤独的读书,也能带来一场“头脑风暴”。

  听一些播客、看一些博主的读书分享,或是去线下参加作者的分享会,听听作者自己的观点,偶尔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读书,是对作者情感的共鸣、分享,是与他人思想的交流。无论是参加线下举办的读书会,还是关注各个平台的读书群、读书小组,本质上都是在互动和分享中完成阅读的行为,不同的观点、理解乃至质疑因一本书汇聚、碰撞,激发出新的思考角度和更深层次的洞见。

  阅读,在分享中创造更多价值。最近两年,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会观察别人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在社交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读书小组,读书打卡、心得分享、文章思辨以及寻找读书“搭子”……各种各样的交互性帖子给读书这件事赋予了更浓的社会活动性。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人分享自己的书单,“晒晒你的书架”的活动也屡见不鲜,时不时参加这些活动,也让我增进了与他人的连接。

  或许你也和我一般在读书时总是觉得孤独,不妨也试一下和别人分享,可以是分享原文美句,可以是分享自己的观点解读,也可以是你的一月书单。当别人在你的分享下去阅读了一本书,对你而言一定是一件很有获得感的事;又或者是聆听别人的分享,享受与他人共同品读一本书,完成一次深度阅读。

  阅读,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但分享,让旅行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