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建强主流舆论阵地

在系统性变革上动真格求实效

作者:汪月 李兰松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07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贵州日报报刊社(以下简称报刊社)坚持“新媒体开路、传统媒体跟进,新老滚动、上下联动、内外互动”融媒体传播打法,扎扎实实抓好内容建设这个根本,以新媒体生产传播效果评价为导向,以互联网思维整合优质资源,全力以赴抓报道质量、抓优质新闻产品的持续供给,在系统性变革上谋良策、动真格、求实效,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平台融合 塑造全新开放传播生态


  报刊社始终以“政治性、新闻性、人民性”为生产定位,高度重视以内容的贴近性增强用户黏性,通过融平台、融领域,搭建“一体化新闻创作分发平台”,完成各子系统中的资源迁移汇集,链接所有记者编辑人员,联通市(州)记者站,耦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塑造“一报一刊”“一端多号”全新开放传播生态,实现融合传播跨界“出圈”。

  终端品牌融合创新。从2019年开始,原贵州日报社、当代贵州杂志社新闻客户端“合并同类项”,打造全新天眼新闻客户端,当代先锋网整合今贵州网重新改版升级上线,旗下其他微信、微博平台及所属终端平台全面迁入“中央厨房”,与天眼新闻客户端融合发展。打破原有各新媒体单打独斗、零散发声的局限,从以报刊为主,拓展为“一报”(《贵州日报》)、“一刊”(《当代贵州》)、“一端”(天眼新闻客户端)、一网(当代先锋网)四大核心平台相互支持,系列微博、微信、头条号、抖音号、快手号、B站等第三方平台号集群关联的新传播格局,实现强强联合、融合创新。

  采编资源全面整合。党报党刊党网党端采编人员100%融合,按照时政、经济、农业农村、社会、生态、科教等行业划分采访部室,旗下各子报、子刊、出版社等媒体平台采编力量全面迁入融媒体中心,负责各自领域网端频道采编。选拔全媒体业务骨干组建特种作战“天眼战队”,专攻主题采访、重大活动和会议报道。

  流程再造融合变革。以平台融合带动思想融合、工作融合,自主研发天眼云融媒体平台,围绕《贵州日报》编辑出版系统和天眼新闻客户端技术迭代,再造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生产流程,将原有报刊端网4条“生产线”合而为一,打造大数据写稿、智能化审校、移动化采编、全媒体指挥、可视化传播五大核心功能,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发布”。融媒体技术从“借船出海”到完全“为我所用、为我所控”,“天眼云”融媒体平台获2023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入选2021—2022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创新案例。


  策划先行 推动优质原创内容“泉涌”


  报刊社瞄准“季季有重点、月月有落点、周周有燃点、日日有看点、时时有亮点、紧急有步点”目标,建立起季策划、月策划、周策划、日策划、时策划、紧急策划和部门策划、个人策划的“6+2”选题策划制度,聚力打造好报道、好评论、好融合“三好”作品。

  主题策划突出重点。报刊社以“年年有变化、两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为目标,组建以社领导牵头、编委统筹,各采编部室参加的九大报道专班,围绕报道重点、选题特点开展重点策划、系列策划、二次策划,推动大批优质原创内容“泉涌”。今年以来,深入开展“文化中国行”“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等重大主题采访,策划推出一批深度、新颖、多层次的专题报道以及直播态、互动式、体验式的融媒体报道。

  日常策划紧跟热点。按照“短、新、微、快”的要求紧跟社会热点追踪报道,按照“高度、深度、鲜活、融合”理念深入策划专题,在日常选题、突发选题中打造“爆款”。如今年8月,聚焦“机遇中国”这一主题,策划组织17个国家30余名国际组织青年领袖代表,看“村超”、走“村T”、登台路边音乐会等,与新华社等国内外媒体共同推出重点报道,全球超过500家媒体、网站转载报道。

  民生策划直击痛点。报刊社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监督作用,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优化升级《天眼问政》栏目,细化“帮你问”“追着问”“问到了”等板块,助推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率达80%以上。今年5月,策划上线《天眼问医》栏目,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医疗方面问题,邀请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专家以及贵州省知名医学大咖做客演播室,开展健康科普知识供给,相关报道多次登上全国热搜。


  践行“四力” 尖兵出击打造精品力作


  媒介有新旧,内容总为王。报刊社始终把打造精品力作作为第一追求,全面整合采编力量,深入基层践行“四力”,不断优化党报党刊高质量内容产出机制,充分彰显纸媒的文字优势。

  建章立制长效推动。紧扣贵州省现阶段高质量发展工作重心,修订《贵州日报报刊社高质量发展蹲点调研采访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蹲点地点和次数,领导班子成员、采编人员全员参与,每年至少深入所联系乡镇或者企业、基地蹲点采访不少于2次,积极联动采访地和企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抓精品创作“活鱼”“鲜贝”,找精彩生活细水泉流,不间断推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融媒体策划报道。

  领导带头树立标杆。充分发挥社领导引领示范作用,“一把手”带头,每位社领导领衔一个采访主题,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蹲点采访。今年以来,推出《绘出乌蒙“富春山居图”——毕节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走笔》《一颗磷矿石的三条“星光大道”——“富矿精开”调研行之贵州磷化集团观察》等一批高质量深度调研报道,引领采编人员走出“舒适圈”、走出办公室,以亲历者的视角捕捉全省各地改革发展中的生动故事、创新做法。

  开设专栏集纳呈现。《贵州日报》在重要版面持续开设《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当代贵州》、天眼新闻客户端、当代先锋网分别开设同名专题专栏择优集纳推出蹲点调研采访。《贵州日报》和《当代贵州》综合运用消息、通讯、特写、采访札记等多种形式,推出深度稿件,端网通过发挥融媒体平台优势,充分运用图文、音视频、海报等方式,在各新媒体平台推出形式多样的融媒体报道。


  融合传播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报刊社以天眼新闻客户端为核心阵地,确定“一端多号”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主战场,把天眼新闻客户端建设成为自主可控的阵地堡垒,围绕提升“端内日活数、端外日活数、日人均使用时长”3个指标,推动优质内容、采编资源、专业人才向客户端汇聚。报刊社应用创新“‘天眼问政’融合应用”荣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强化视频生产。顺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以视频为大众传播载体,坚持内容为王,强化“视频强则天眼强、天眼强则贵报强”理念,组建视频专班,所有采编部门参与视频生产运营,在短视频、专题片、纪录片制作及慢直播、新闻直播、第三方平台视频传播等方面持续发力,朝“全员视频化”目标发展。建设天眼AI编辑部(AI创新应用工作室),将AI应用到选题策划、新闻采写、融媒体产品制作、传播互动、舆情分析、全场景生产线等业务流程,构建更为智能化的媒体传播生态。

  做大国际传播。成立贵州日报国际传播中心,聘用省内首位外籍主播,在继续运营好天眼新闻客户端“Fast”双语频道的基础上,在推特、脸书、优兔等平台开设“Discover Guizhou”(发现贵州)系列账号。目前,“Discover Guizhou”已成为省内媒体海外平台运营最为稳定、粉丝数量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平台。策划推出“爱上贵州的100个理由”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策划执行省内媒体首次多批次前往海外多国开展系列报道“丝路十年·一带一路上的贵州故事”大型融合传播活动,积极讲好贵州故事。

  完善激励机制。在全国党媒中率先实行“以网端传播力为主”的绩效考核办法。每月对全网优秀融媒体作品进行奖励,鼓励推出更多优质爆款新闻作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互联网主战场。进一步完善传播力奖励机制,以坚持正能量前提下的大流量作为奖励导向,以“一端多号”生产传播效果作为主要奖励标准,以坚持公信力支撑影响力作为奖励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