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小道》的出版,承载着出版人无比深挚的感情——

我们想以此书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作者:本报记者 孙海悦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07

  回望历史、观照当下、启迪未来,三环出版社和江西教育出版社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推出的《小平小道》日前入选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力作如何问世、精品怎样炼成?编辑与作者如何共铸经典?《小平小道》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塑造求真务实伟人形象

  作为国内首部以邓小平下放江西劳动3年零4个月的特殊经历为题材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和个人专著,《小平小道》是作者江西省委原常委、江西省原副省长朱虹以长达5年的深入研究,历经阅览大量资料、考察历史现场、走访历史亲历者写就的倾力之作。

  正是在小平小道,邓小平深刻思考了改革开放的系列重要问题。如果没有小平小道的3年,就没有1974年到1975年小平同志复出后大刀阔斧地整顿和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大胆而强有力的举措。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在写作上,如何使故事的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人物更丰富、主题更突出?朱虹谈道,写作时不可避免地要用倒叙、插叙和蒙太奇的手法,将一些过去的回忆、与此相关的故事加以表述。《小平小道》始终遵循了一条红线:从小平小道酝酿改革开放思想——1974年和1975年的改革试验,大刀阔斧搞整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是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的。

  小道通大道。书中的很多细节显示了小平同志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的细致务实的作风和心系家国的情怀,因而充满感染力和吸引力。比如书中写道,小平同志在清江县(今樟树市)的江西盐矿调研后吃完午餐,坚持付了伙食费。当时的收据一直保存了下来,上面写着:“邓小平同志等2人,交来伙食费0.64元,粮票6两。收据存根号0005776;时间1972年11月12日。”

  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黎隆武认为,《小平小道》的出版是两省出版界对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最深切的缅怀,是对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崇高的敬意。

  《小平小道》视角独特、文风质朴,塑造了一个谦虚质朴、求真务实的伟大的改革家形象。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所说,作者为该书的表达找到了合适的形式、语言、调性,书名中的两个“小”字构成了该书的基调,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

  作者和编辑团队“互动共谋”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对这位历史伟人,对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功绩,三环出版社总编辑张秋林充满崇敬与感激。他说,《小平小道》的编辑出版,承载着出版人内心无比深挚的感情,“我们想以此书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2018年,张秋林读到朱虹发表的《为什么说小平小道是改革开放的策源地》一文,新颖独特的视角以及翔实深厚的论述使他眼前一亮。2023年,张秋林和朱虹一道参加“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双方商定将文章扩展成一部专著,作为对伟人的纪念。此举也得到海南省委宣传部和海南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小平小道”是江西的红色资源,为了争取更多支持、共同打造精品,张秋林致电江西教育出版社社长熊炽,商量联合出版事宜,熊炽也为这个选题叫好。

  在编创过程中,编辑团队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与作者紧密合作。张秋林带队数次拜访朱虹,从大纲制定、材料选取、人物刻画,到每一张配图,多次和作者沟通,共同打磨书稿内容。

  编辑团队4次到小平小道陈列馆进行实地采风,书中大部分照片都是编辑团队实拍。作者和编辑团队的这种“互动共谋”,是《小平小道》能够顺利面世的关键之一。

  “我们深知,《小平小道》不仅是一部反映小平同志特殊时期生活与工作风采的作品,更是一次对中国革命历史和改革开放精神的深入探索和挖掘。”张秋林介绍,编辑团队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对书稿进行了精心的打磨和校对,确保文字流畅、表述准确,力求在内容上做到既符合历史事实又能体现作者的独特视角和见解。

  编辑团队在版面设计、插图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多次优化和调整。在书稿创作过程中,他们邀请党史专家和知名学者对样书进行审读,确保书稿中相关政治背景、历史事件和引文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他们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将全书备案送审,经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双重审读,力求做到不留瑕疵和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