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北京畅想之星:
打造纸电一体采选系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04
在推动纸电同采模式的进程中,北京人天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畅想之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畅想之星)扮演了关键角色,成为行业内重要的创新推动平台。
畅想之星成立于2006年,业务主要为馆配电子书平台研发、数字资源采购与销售等。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北京人天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继绍表示,畅想之星专注电子书馆配业务10余年,其间见证其从默默无闻到发展壮大,而纸电同采的模式推出将会让电子书的馆配业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电子书馆配发展步伐加快
“作为电子书馆配业务最早的进入者之一,我们是国内较早维护电子书数字版权坚定的捍卫者,而馆配市场的电子书业务形态这些年确实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在陈继绍看来,电子书馆配在10年间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2014年之前,电子书几乎没有一个行业的标准和规范,没有第三方的监管和法律的约束,大量没有经过出版社授权的数字化加工的中文图书数字产品充斥其中。“离开出版社版权的约束,定价体系混乱,安全性和体验感也极差。”
在此背景下,图书馆自身作为正版资源的收藏地和文化传播场所,却受到了大量的盗版风险侵害。此时畅想之星于2013年开发了馆配电子书平台,并于2014年正式上市。“经过4年间不断的努力,大多数图书馆都对电子书馆配业务有了全新的认知,当然真正尝试新业务的的确屈指可数,大多数图书馆仍处于观望阶段。”陈继绍说。
然而这一阶段政策的支持,让电子书馆配业务逐渐明朗化。2017年8月28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补充通知》,指出电子书版权合规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提出了电子书要纳入馆藏目录可统计册数的要求,可算作馆藏资源总量。同年11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关于“数字资源量”统计发布了回函,给出了电子书和纸质书具体的比例计算办法。教育部官方网站于2020年12月30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的通知,正式给出了电子书折合馆藏的比例等相关通告。
至此,电子书真正进入了中文图书文献评估保障体系,成为重要的馆藏资源构成。陈继绍表示,在此期间,很多图书馆开始作馆藏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将电子图书作为重要的文献购置和入藏。“同时期,中文图书出版模式也发生着重大变革,纸电融合出版、纸电同步发行已成为中文图书出版的重要趋势,并开始影响到图书馆界中文图书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陈继绍如是说。
基础数据平台驱动业务发展
纸电同采是未来中文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它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急需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作为驱动来推动其规模化和成熟化。在陈继绍看来,平台服务除了需要供应商具备线下的解决方案经验和成熟落地能力,同时需要通过强大的基础数据平台来进一步驱动业务发展。
对此,在北京人天书店成熟的纸书体系下,畅想之星结合自身电子书的优势做过很多尝试和努力,打造了畅想之星阿法购纸电一体采选系统,系统为25万余种纸电同采数据提供同步采选服务。
陈继绍介绍,阿法购平台能够实现图书馆纸电一体化业务在采访、供货、编目、典藏、揭示、流通、推广的全链路闭环业务。平台现已收录540万种纸质图书出版数据、150万种可供图书数据、70万种纸质图书现货数据、36万种电子图书现货数据、25万种纸电同步现货数据和19万条随书资源全文数据,形成了目前中国中文图书覆盖面最全的数据服务平台。
在整体生态构建方面,陈继绍表示,畅想之星阿法购平台与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平台互融互通,构建中文图书纸电一体化解决方案。“我们已面向行业全面开放,平台免费升级迭代,所有数据均实时更新。可以说,平台的全面开放和免费升级将有效支持纸电同采模式在全行业的推广,为数字化转型和全民阅读提供坚实的基础。”
构建中文图书文献纸电一体新生态
陈继绍认为,纸电同采模式是中文图书文献发展的必经之路,虽然目前暂时处于第一阶段,但其前景光明、未来可期。“我们预计未来纸电同采的规模能达到中文图书纸书和电子书市场总量的30%左右。”
对于目前纸电同采存在的副本量不足、版权有待加强等问题,陈继绍认为,这是暂时的情况。作为平台方,畅想之星还是会重点发挥自身平台生态的优势,将上游出版社资源及其海量的中文图书数据,通过平台和渠道全面对接到图书馆和读者服务中去。平台将加大宣推力度,同时获取更多市场数据,和市场紧密配合,建立更多的示范点,最终形成馆藏标准,真正构建中文图书文献纸电一体的新生态。“未来,畅想之星会联合人天书店在纸电发力,通过双方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品牌优势、渠道优势等,全面进入纸电一体化业务模式,加快图书馆纸电融合、纸电同采的馆藏文献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