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讲述北京历史

作者:刘嘉麒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01


  开天辟地,星转球成。现代人在享受祖辈积淀的同时,更要了解过去,奉献当代,创造未来;知晓中华民族是怎样诞生的,知晓为什么北京成为祖国的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及其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卓越贡献。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邀请国内相关专家撰写的“北京文化地理丛书”,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北京的地质背景、气候环境、园林生态、城池建设、历史文化……生动有力地展现了北京的优越环境、特色建筑、深厚文化、悠久历史等。

  北京人从何而来?77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是我们的祖先。她从“北京湾”走来,在山顶洞安家,周口店生息。尽管北京和“北京湾”都是后来的称谓,但北京和北京湾的地理环境早已形成。古人云,“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就是对北京湾的写照。华北平原北端三面环山,犹如大海沿岸,辽阔平原,一望无边,气势浩瀚,处处有水,处处是水——泥河湾、永定河、玉渊潭、什刹海、昆明湖、海淀……“北京湾”不是海湾,却胜似海湾,水滋润着大地,培育出优美的生态环境,而优美的生态环境又得益于季风气候。这里南迎夏季风,北挡冬季风,有湿有干,有热有冷,温湿适宜,四季分明,是适于人类生存的风水宝地。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呈现,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对天文学和气象学的一大贡献。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名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它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多次封号更名。早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现今房山区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帝尧之后人于蓟,在今北京广安门附近。北京的名字多有变换,北京地区的地名数以万千。这套丛书专有一册讲述北京的地名,让人们了解到看似通俗、明了的地名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地名和名称是一种学问、一种文化、一种符号,更是自然、社会与人文的无形档案,它把事物规划得井井有条。让我们记住长安街、王府井、中关村、清华园……这些响亮的名字!

  北京是天国之府,国之大都。它作为多个朝代的首都,不断更新,不断扩容,成为举世闻名的大都市。都城的显著特点是以中轴为主线,向两侧扩展,城门高耸,环路层层,街道纵横,经纬分明,形成城市的大格局;处于城市中心的天安门,既是都城的象征,也彰显了历代帝王的尊贵;别具一格的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古都特有的建设风格和生活环境;遍布全城的园林,无论是被英法联军毁掉的圆明园,还是山水锦绣的颐和园,都是艺术的精华和天人合一的典范;富丽堂皇的故宫、天坛,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和明朝皇帝陵寝十三陵……整个都城犹如一座巨大的宫殿,把人类的艺术精品和文化遗产涵盖其中。

  古老的都城凝聚了灿烂辉煌,现代的北京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自然人文融合,百姓快乐安康……祝愿北京更美好,祖国更富强!

  “北京文化地理丛书”

  李栓科 主编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