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袅袅茶香羊楼洞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01
羊楼洞入口
羊楼洞地处湘鄂交界之要冲,是湖北赤壁市六大古镇之一,也是松峰茶原产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羊楼洞的地名,有着众多的传闻逸事,流传最广的版本是一段爱情故事。相传在唐太和年间,有一对才子佳人,两情相悦,约定远避他乡,他们逃至松峰山下,见这里山清水秀、百花飘香,决定在此定居。所骑的白马化作山羊,山羊排泄的粪便变成茶籽,长出漫山茶树。这对青年在山下搭起竹楼,楼上住人,楼下养羊。加上这里群山如羊,别具洞天,便得了“羊楼洞”之名。
抵达被雨水淋湿的羊楼洞,撑开雨伞,踏上青石板铺就的古老街巷,心中立马溢满了葱茏古意。脚下是旧时的车辙,两侧是一间间油漆斑驳、风光依稀的茶肆商铺,我似乎看到了这儿曾有过的车马辚辚的繁华、比肩接踵的喧闹。
在这儿,山上有茶树,有修竹。村民以楠竹茶事为生,吃竹笋,编竹篓,喝清茶,靠山吃山。现如今,巷内巷外,静谧祥和,虽是繁华不再,却是旧影依稀,有迹可循,盈溢着十足的人间烟火气。真可谓:“羊楼古巷青石幽,洞庄百年木楼秋,千载修得茶香绕,观音泉韵洗风流。”
轻浅地抿一口洞茶,便有轰然一响的感觉,一如毕淑敏感知的那样:“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口颊的每一丝神经,都惊喜地蹦跳。”那种烟霞般升腾而起的感觉,一如重逢初恋挚友,让生命在骤然之间缤纷起来、灿烂起来。
这一刻,我思绪中飘忽而过的,是曾几何时那些大家闺秀劳动生活的情景。在如此这般的场景中,茶的香,情的韵,枝枝叶叶,丝丝缕缕,从时光深处延伸出不一样的姿影、不一样的惆怅、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美丽。那何尝不是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又怎能不教人梦牵魂萦,沉湎其中,为之动容。
於可训先生说:“茶是民众须臾不可或缺的生活物品,喝茶小到与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大到关乎宇宙之本、天地之心,所谓茶道是也。”这洞庄之茶啊,千百年以来,一直飘荡着如梦似幻的可以直抵灵魂的诗一样的气息。这气息,一如茶叶之于滚水,跌宕回旋,起伏沉浮;柔情万千,婉转迂回;香而不腻,艳而不俗,有着诗意弥漫的香醇、天造地设的美丽。
飞檐斗拱,青砖灰瓦,不厌其烦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镂空木雕,书房墨砚,默然无声地昭示着不尽的风雅。车辚辚,马萧萧,嗒嗒的马蹄不绝于耳。茶香在古镇缭绕,人气在古镇弥漫,真可谓“马踏古道自春秋,行路至今空叹息”,可以想象的是,曾经的羊楼洞,有归人,有过客,无论白昼还是夜晚,楼台馆阁,酒肆青楼,总有笑语不断、笙歌不歇。
羊楼洞的土壤大多是酸性土,适宜茶树生长,正因如此,其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羊楼洞附近就开始种茶制茶了,尤以青砖茶为盛。青砖茶是以鄂南老青茶为原料,经蒸、压制成的紧压茶,属黑茶类,为了便于运输和保存,一般会压紧成砖块形状,因此得名。早在宋代,这里就已有成批茶叶运往边疆,在张家口、内蒙古一带进行茶叶交易。清乾隆年间,许多山西茶商来此地设庄收茶。清道光年间,先后有俄、德、日等外商洋行和汉口、镇江、天津及广东商人闻风来羊楼洞经营茶庄,羊楼洞遂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叶市场。
时至今日,松峰山下羊楼洞,自然景观得到了充分保护,古街古楼立足原汁原味,修旧如旧,韵味涣然,引得游人如织。在这里,明清石板古街主道岔出许多丁字侧巷,时光深处运茶的独轮车,在石板上碾出了寸余深的凹槽,凸显出羊楼洞昔日的繁华盛况。明代诗人廖道南有感于羊楼洞风光,写下了《无题》一首:“万嶂入羊楼,双溪绕凤丘。天开珠洞晓,月旁石潭秋。翠入梧桐秀,香来蕙若幽。登临长一啸,月夕紫烟浮。”可谓全景观照,唯美曼妙。
一当时光深处生产和交易的场景得以呈现,羊楼洞旅游业便随之火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辉煌,来这儿打卡的游人,络绎不绝。走进古色古香的明清石板街,入眼处,有人开起了茶馆,有人做起了餐饮,有人办起了民宿……好一派兴旺喜人的景象。街市之外,青山叠翠,景色宜人;街市之内,人气充盈,茶香四溢。
这儿是历史的遗留,是丝绸之路上不可忽略的一个节点。不是吗?东西松峰港上多为吊脚木楼,有3座长条石桥贯通港东。街道呢,随松峰港曲折逶迤,别具一格。街东南松峰山下,有观音名泉,水质清澈甘醇,是历代精制名茶的取水之处。作为茶马古道的源头之一,自唐太和年间,皇诏普种山茶之时起,这里就开始培植、加工茶叶。也是自那时起,羊楼洞黑茶通过大唐安西都护府翠叶城销往西亚和欧洲。
石板街内,老街茶号、青石板茶、家茶等,不一而足。一首“松峰入羊楼,茶香绕凤丘,古韵珠洞晓,月旁石人瘦”,让人读出了松峰山下羊楼洞千百年来茶香缭绕的奇情妙境。如今,虽然街市修旧如旧,但今日茶艺,既保有古色古香的韵味,也充满了时尚感、现代感,自有教人耳目一新之处。
喝上一碗“川”字青砖茶,润肠养胃,提神养气,口角留香,疲惫顿消。相传,西汉时期,王昭君奉旨出塞,随身带去了青砖茶。那些长期食用牛羊肉的匈奴人饮用后,顿感神清气爽。此后,牧民饮茶在万里草原渐成风尚,形成“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势。宋代一度以砖茶作为通货与草原民族进行茶马交易,有“一斤易一羊,十斤易一牛”之说。大明之时,朱元璋的军士沙场征战,遍染疾病,因羊楼洞籍军士随身所带茶叶而祛病康复。朱元璋登基后,赐名羊楼洞茶为“松峰茶”。
在这里,闻到的是醇郁清幽的茶香,走过的是悠长斑驳的石板街,看见的是生意兴隆的店铺……烟雨朦胧时,还可以和江南油纸伞邂逅,不经意间,便闪现出那个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款款而来的丁香一样的妙人儿。
晴和的夜晚,暗蓝的天空下,明清石板街那两排蜿蜒的大红灯笼格外醒目。这样的夜晚,热闹的街市,有开直播的,有相聚喝茶聊天的,有独坐一隅沉思浮想的,当然也有沐着山风、闻着茶香闲逛的……在这里,灯影斑斓,古意氤氲,小店精致,茶香绵长,和谐祥瑞,亦真亦幻,不失为一个让人心生欢喜、感念“人间值得”的地方。
古时因茶而兴,今日以茶富民。如今,羊楼洞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统筹羊楼洞古镇、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万亩茶园青砖茶公园形成茶旅融合的品牌。万里茶道的源头古镇,正在袅袅茶香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升腾起无限活力。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