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人士研讨《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回答时代之问与中国之问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01
10月26日,由当代中国出版社主办的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该书的出版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要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系统阐释概念内涵路径
《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撰写,为国内较早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阐释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专著。该书从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4个角度,立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形势,结合实践案例研究,系统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发展思路和实践路径。
“当前,全党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该书的编写和出版恰逢其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表示,该书从多个角度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由来、内涵、特征,以及发展的着力点和举措,及时、全面、系统、准确、通俗地宣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反映出作者和出版社的政治敏锐性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意识。
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杨小波说,该书结合深圳、广东、江苏、浙江、上海5个地方的实践案例,围绕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用好新型生产工具、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三大要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释解读,对广大干部群众及时、准确、全面学习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及相关工作有很大帮助。
通俗理论著作简明实用
“该书体现了作者与出版社的问题意识,回答了时代之问与中国之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武力认为,该书深入解读了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经济核心引擎的角色,成为目前这方面最准确、最全面、最深刻的著作,是当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论著。
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当代中国出版社社长李正华肯定了该书作为相关理论重要成果和最新成果的意义,以及为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的作用。他提出,政府需要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引导和支持,为其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社会大众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积极适应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变化。
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原主任郑有贵认为,该书对新质生产力理论的阐释,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力演进历史及其规律、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有见地的理论观点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为准确把握和践行新质生产力理论提供了更广维度和更立体的空间,是通俗阐释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及其实践意义的优秀理论著作。
“这是一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简明且实用的理论框架和思维工具书。”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研究员冷兆松认为,该书属于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中观层次理论成果,打通了从宏观理论到微观实操之间的通道。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有助于理论界、学术界、产业界深化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解,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深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以及党中央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