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出版印刷者大会在重庆举行
聚焦共链发展 共议深化改革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1-01
深入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下,出版印刷业如何锚定深度融合激发产业活力?教材全面改版,出版印刷上下游保障教材印制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图书市场博弈,产业链相关单位如何做好成本控制与数字突围?区域协同融通,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如何联动发展……10月28日—29日在重庆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出版印刷者大会上,来自全国近30个省(区、市)的200余位出版印刷产业链相关单位负责人齐聚一堂,聚焦“新质引领 共链发展”主题,共话出版印刷业深化改革、深度融合之路径。
谋全局“链”上贯通产业生花
当前,我国出版物印刷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出版物印刷企业总数6700多家,总产值1600多亿元。中央宣传部印刷发行局印刷复制处副处长张迁平在致辞中提到,着眼出版印刷深度融合,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印刷产品供给机制,健全印刷产业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印刷新质生产力,更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作为大会的重磅发布环节,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国仓作的《新时期出版印刷企业重组整合现状专题报告》,通过数据分析、比较调查、个案研究等方式,深度剖析出版印刷企业结构调整和资本运作的主要路径。《报告》显示,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出版印刷业加快布局优化的重要举措。
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仇英义从出版印刷产品兼具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出发,着重分析了当前教材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就全面加强教材质量建设提出要求。
来自政产学研用的各领域专家,出版、印刷、造纸、设备制造等行业先锋,共同把脉产业融合发展大势。大会通过汇聚出版印刷全产业链智慧,让“链”上持续发力,产业步步生花。
抓根本 教材保障集众智之力
今年秋季教材保障是业界公认的“史上印制周期最紧张的一年”。针对这一全行业重点关注的焦点话题,与会代表围绕教材印制保障的挑战与机遇分享观点与见解。“教材生产安排可谓‘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产能前期空窗期长,后期负荷达到极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部主任狄国伟、山东新华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刚等教材保障相关单位心声共鸣。
面对交货周期更短、保障标准更高、品质要求更严的挑战,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峰、河南新华印刷集团执行董事张巍远、新疆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晔分享了各自在标准体系建设、员工技能提升、技术设备保障等方面的举措。他们讲述的印厂员工撸起袖子赶工期的生动画面,令会场掌声不断。
会上,重庆市印刷协会会长吴虹介绍了重庆新华印务历经整合重组、扭亏为盈,实现资产运营和印刷主业“两条腿走路”的创新案例。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磊从现代印刷企业管理体系建设的角度分享了中国印刷企业出海如何修炼内功。
破难题 数智赋能促协同创新
系列热点问题引发与会者思考和热议:书刊印刷企业如何避免“内卷”走向精益?传统出版与数字印刷如何构建盈利逻辑?数字技术如何重构出版印刷流程……产业链相关代表话技术、谈举措,助推产业创新、区域协同。
化学工业出版社印务中心总经理于立宣、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部主任郑刚、中信出版集团出品平台副总经理唐果等出版单位代表均认为,技术创新是推动出版印刷业深度融合乃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浙江印刷集团董事长王艺从建设大数据中心的角度分享数智化改革给企业带来的质效提升。湖北新华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泽长从推动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型为技术密集型的角度提出“黑灯工厂”是未来发展方向。
此外,与会者还分享了通过质量大赛、数字化人才培训等方式,推进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印刷业融通等方案。
会后,与会者一致表示收获满满,要继续深化改革,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