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长江文化艺术季·“遇见长江”长江文学周在湖北举办

携手书写生生不息的长江史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0-23

  本报讯 (记者汤广花)“屈原先生,久仰!”“我从2000多年前穿越而来,在此等候多时了!”10月20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祠内,绵绵秋雨中,作家、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熊召政与诗祖屈原开展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场,屈原扮演者吟诵《离骚》,缓缓而至。熊召政与其走近相遇,对谈互动。

  这是2024长江文化艺术季·“遇见长江”长江文学周之“大家遇见大家”系列活动之一。

  活动中,来自秭归县的小学生代表集体朗诵屈原诗歌《橘颂》,秭归“三闾骚坛”农民诗社的诗人们吟唱《离骚》。“在秭归,屈原的诗歌得到了很好传承。”熊召政认为,屈原的诗歌不仅是文学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对伟大诗人屈原最好的怀念,就是把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当好传承人。”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由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2024长江文化艺术季·“遇见长江”长江文学周,自10月19日启幕以来,围绕戏曲、影视、研讨、采风、惠民五大板块,多场精彩文化活动陆续上演。例如,在“大家遇见大家”系列活动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在黄冈市黄州区“遇见苏东坡”,长江大学教授孟修祥在安陆市“遇见李白”;在“书香街巷·遇见大家”城市公共悦读活动中,作家马金莲等多位名家与广大读者面对面交流互动。

  此次长江文学周以“文学长江 击水中流”为主题,邀请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的文学名家共同参与。

  在黄河边长大的作家乔叶说,她特别喜欢杜甫关于长江的诗作,“我个人的文化完整性由黄河和长江共同构成,长江的文学对我构成了极重要的补充。”作家李洱认为,当代作家和诗人既要了解黄河文明,也要了解长江文明,并且要敏感地体会到其中的差异,这对写作者来说弥足珍贵。

  刘醒龙在众多作家中有一点最特别——他曾用40天时间进行了一次“长江行走”采风。他说:“抵达文学的第一现场,我们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题为《让长江在身体中流过》的开幕主题演讲中表示,大陆、江河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根本基础和条件,我们要感恩长江,要像前辈一样,让长江流贯我们的身体,让伟大的长江召唤我们,引领着我们上升。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雪荣表示,举办长江文学周既是回溯伟大的长江传统,也是共同寻找今天的长江内核,为新时代的中国书写长江精神,为新征程的中国贡献长江价值。希望文学界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长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携手书写生生不息的长江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