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小摩擦”如何成为点燃善意的超级传播

作者:涂孝丰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10-15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街道的一场微“小摩擦”,极有可能被推上网络的风口浪尖从而演变成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些“小摩擦”或者“小冲突”,以其生动的现场感和不可预测的发展走向,总能迅速捕获公众的好奇心。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立或争吵,更是社会现象的缩影,引领公众情绪的走向。

  以“杭州日报”官方微信视频号报道的一次街头“摩擦”为例,一名外卖小哥因交通违法与交警发生了“小冲突”,这本是一起普通的执法事件,但随后的发展却远超预期,双方一度陷入紧张的对峙,而外卖小哥当街突发疾病又将事件推向更激化的程度。外卖小哥的紧张与懊丧,交警的严肃与温情,以及围观群众的多样反应,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杭州日报社记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事件的新闻价值,通过详细的采访和还原,将这一故事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广大网友时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在网络上引发了千万级的传播热潮。视频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纷纷留言表示被这份人间的温情所打动。

  面对街头“摩擦”或者“冲突”,主流媒体不但不应该回避,还要做好情感凝聚与传递的载体,主动切进社会普遍情绪,为受众提供信息增量和价值判断,肩负起价值引领的使命。

  街头“小摩擦”引关注

  “杭州日报”官方微信视频号发布的《杭州小伙突发疾病,浑身抽搐:别叫120,求你了!交警两个字瞬间让他破防……》“火出圈”,视频达到了2500万播放量。

  “摩擦”是这样发生的:一位年轻的外卖小哥涉交通违法,被交警发现后叫停并现场进行处理,小哥当时的情绪是既紧张又懊丧,采取了和交警完全对立的态度,“犟”在那儿不配合,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有不少人对小哥进行指责,也有一部分人同情小哥进而抱怨交警“不近人情”。在这过程中,情况再次激化,小哥突然表情痛苦、大口喘气、站立不稳,人群发出阵阵惊呼,交警马上靠近察看,并且帮他叫来救护车先送医。然而局面却出现又一次“僵化”:小哥因为囊中羞涩而拒绝上车,僵持不下时他大吼一声“我没钱”,不料执法的交警迅速回吼了他一声“我有”,小哥一怔,然后在旁边围观群众的劝说之下上了救护车。

  杭州日报社记者及时介入,在拿到相关监控视频的基础上,仔细采访了双方当事人和目击事情发生的商户、围观路人,补上完整的后续,让事情的脉络更加清晰:在交警的“我有”吼声中,外卖小哥像一个意识到做错事的小弟弟,乖乖地上了救护车,交警扶了他一把,然后往他口袋里塞进500块钱,小哥先用手挡回去,交警又“凶”了他一句,“拿着,有钱了再还我”。当天晚上,小哥看完病找到交警队,把没用完的300元给门卫让他转交给交警,然后迅速消失在夜色中。

  根据监控素材剪辑的《杭州小伙突发疾病,浑身抽搐:别叫120,求你了!交警两个字瞬间让他破防……》视频达到了2500万播放量,交警那两句“我有”“拿着,有钱了再还我”被网友称为“杭州交警用最强硬的语气吼出了最温暖的话”。人民日报等央媒迅速地转载,助力这段视频“火出圈”。

  大传播背后有原因

  这是一幕非常常见的街头“小冲突”,一方是象征公权力的执法者交警,另一方则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所以,全程都会有在旁边议论纷纷选择不同“站队”的“吃瓜群众”。

  街头小“冲突”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不仅在于其本身的戏剧性,更在于它所触及的社会问题和情感共鸣,譬如欺负弱小、不公平等问题。这些内容很容易触动受众敏感柔软的神经,引发情绪共鸣。同时,由于街头“冲突”往往伴随着激烈的场面和生动的视觉元素,也给了一些别有用心的自媒体以“加工”的机会,他们会故意忽略一些细节,又放大某些内容,为了流量加剧“冲突”。

  但是,这则视频里,作为党媒机构的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提供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用事实说话,让谣言止于真相;同时,针对社会舆情热点随时发生或裂变的传播新特点,努力做到敢于亮剑、及时发声、引导舆论。

  交警和外卖小哥虽然素不相识,但温情和爱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视频下方的留言里,不少网友表示被看哭,他们留言道:“有时候,这种生活的无力感自己也曾感同身受,这才是真实的‘人世间’”“杭州交警叔叔了不起,既公正执法,又保留了外卖小哥的体面和自尊”“生活不易,人情温暖”……

  如何报道要思考

  在报道这类街头“小摩擦”事件时,主流媒体要做到不缺位、不失语、能引领。

  首先,主流媒体要迅速响应并获取第一手资料,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其次,要通过深入地采访和还原,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和细节,以丰富报道的层次和深度。再次,媒体在报道时还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引导公众理性看待这类事件。在呈现“冲突”的同时,也要展现人性中的温情与善良,传递正能量。最后,对于自媒体可能存在的误导性报道,主流媒体应及时发声,澄清事实真相,维护信息的准确性。

  兵贵神速,打配合战。得知这条关键线索后,跑线记者预判这个事情背后有新闻价值。他迅速行动起来,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沟通,要求获取事发时的监控素材。新媒体时代,速度就是生命。跑线记者将获取的监控视频迅速交给了新媒体平台的编辑团队,让他们立即进行剪辑和处理。同时他立即联系事件的当事人,通过核实和采访,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以便挖掘出更多背后的故事和细节。

  对此类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要兼顾时效与质量,一个高效团队与完美联动的机制显得至关重要。这个团队必须具备快速响应的能力,团队成员需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以确保采访、写作、编辑和发布等各个环节能够紧密衔接,从而迅速地将热点新闻发布并传播出去。这是一场配合战,环环相扣,不容有失。兵贵神速,只有迅速、准确地传递信息,才能赢得公众的关注和信赖。

  挖掘真相,敢于亮剑。新闻的本质是事实的呈现,真实性无疑就是新闻报道的基石,所以作为记者,在报道街头小“冲突”时需要保持客观、公正和负责任的态度,力求获取多方信息,避免片面报道,还原事件的真实面貌。这是对事实的尊重,也是对受众情感的尊重。

  有一些声音认为,街头“小冲突”就是鸡毛蒜皮,主流媒体不应该陷于这种既“不讨好”又“不安全”的琐事中去。如果“怕不安全”而把这块阵地拱手让给社交媒体,权威声音不及时到场,谣言谎言就会满天飞。做好包括街头“冲突”在内的突发报道,对党报的新媒体来说,是必打的硬仗,也是应尽的责任。主流媒体还要充分利用各新媒体平台传播快、影响面广的优势进行权威发声,客观呈现事件进展,有效引导舆论。

  善用燃点,引发共鸣。如果说互联网传播是有“流量密码”的话,那么共情恐怕就是不二法门了。共情作为最有效的传播手段,能够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和信任。所以这场“小冲突”因其真实性触动了众多人的心弦,使他们在当事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尊而又倔强的打工人,从而产生感情共鸣。报道街头“冲突”时,记者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也是情感的桥梁。用文字、图片、视频将现场的真实情感传递给受众,让人们在了解事实的同时,真切感受到生活的温度。

  总之,街头“小冲突”作为社会现象的缩影,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情感价值值得媒体深入挖掘和报道。通过真实、客观、深入的新闻报道,可以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社会、理解人性的窗口,同时也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