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思想先声,“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

——《用理论照亮现实》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30


  9月22日,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的《用理论照亮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总结其理论创新成果及对社会实践的指导意义。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10余位知名学者与专家,共同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以下为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发言摘登。


  作者感言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

  我们要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理论照亮现实。这就是我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解,也是对“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解。“用理论照亮现实”的本质在于“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现实活化理论”的作用和使命是“用理论照亮现实”。哲学是以时代性的内容、民族性的形式和个体性的风格去求索人类性的问题,因此,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是当代中国哲学承担的新的文化使命,也是这本书的应有之义。


  嘉宾致辞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

  《用理论照亮现实》的出版是对哲学科学领域的一次重要贡献,也是对学术出版的一次重要贡献,同时提升了出版行业的学术品位和理论高度。在这本新书中,孙正聿教授在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百年历程的基础上,着力探索了“问题导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集中概括了“守正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具体阐述了“照亮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智慧,深入探讨了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使命担当”,努力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

  《用理论照亮现实》既是利用理论思维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生动教材,也是哲学理论研究与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统一的扛鼎之作。希望能够以本次学术研讨会为契机,让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的作者和优秀编辑携手共进,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与实践,为时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栾国栋:

  《用理论照亮现实》一书的出版,对推进我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和哲学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吉林大学出版社继续深入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丛书建设,力争多出版优秀出版物,打造时代精品,传承优秀文化,进一步推动吉林省乃至全国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

  《用理论照亮现实》充分代表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广大哲学工作者的理论追求。哲学社会科学是吉林大学引以为傲的闪亮名片和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力量,以孙正聿老师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师生潜心研究、传承创新、接续前行,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用理论照亮现实》将进一步提振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对我国构建哲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湛:

  孙正聿教授的著作依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从“问题导向”“守正创新”“照亮现实”“使命担当”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十分清晰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研究范式、实践智慧和哲学体系问题。孙正聿教授的著作概括阐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重大和迫切的,也是复杂和艰巨的。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中产生和发展的逻辑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和创造中不断解决。这对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南开大学教授王南湜:

  《用理论照亮现实》贯穿着一条体系性的主导线索,那便是其书名所昭示的“用理论照亮现实”,而这一主导思想可以用三个命题或三句话来表达:回到现实实践、回到现实实践智慧、回到中国式现实实践智慧。孙正聿教授这部著作所指向的正是马克思所开创的以改变世界为鹄的的实践智慧之真精神。而现实实践智慧这一思想意向,不仅体现在书中高频率出现的“实践智慧”这一术语,而且更是在这部著作的副标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上直接地表达了出来。


  北京大学教授丰子义:

  本书以“突出的问题意识”“鲜活的理论阐释”“深刻的哲学创建”“强烈的使命担当”为特点,将鲜明的政治性、严谨的学术性、思想的深刻性、研究的前沿性、表达的生动性熔为一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部精品力作。全书对各种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都是有感而发。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这种鲜活主要体现在书中提出的两个命题:“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理论照亮现实”。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耕:

  每代学者都有每代学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这代学者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为理论依据,以当代现实为基础,建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孙正聿教授的新作为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建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开辟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他在本书中提出的“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理论照亮现实”是一个深刻的思想。40多年来,孙正聿教授一直在哲学领域里艰辛跋涉,一直在追求崇高的位置,他发出了当代中国哲学家的声音,是我们这代学者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胡海波:

  按照有理论、有实践,有哲学、有历史,有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的认识与解读,就会发现孙正聿教授研究与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与实践智慧的思想追求,并可将此视为本书的思想特征。以理论的方式理解、研究与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是本书主题“用理论照亮现实”的哲学目光与思想闪光点。这样的目光与闪光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三重”理论融会贯通,创造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


  吉林大学教授张盾:

  孙正聿教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着非常独特的理解,让人很受启发。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个大题目,别人尚且艰难跋涉于外,孙正聿教授已经从容置身其中,一念之转,意境已经完全不同。在本书中,孙正聿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角度,系统回顾了他本人曾经关注过的一系列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并特别从理论思维、研究范式、实践智慧等角度,系统解说这些工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联系。


  北京大学教授仰海峰:

  借用孙正聿教授在书中所言,从当代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说,要有一种有“我”的哲学,借助有“我”的哲学,学者才能发出时代的先声。这正是《用理论照亮现实》的特点,也是本书的魅力所在。有“我”的哲学,这是孙正聿教授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本书内容是以孙正聿教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根本问题的讨论为基础而展开的,既包含了孙正聿教授对哲学问题的自我理解,又包含了他对时代问题、中国问题的把握,这是用理论来照亮现实,而不是简单的对接与套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臧峰宇:

  孙正聿教授在《用理论照亮现实》中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百年历程的回顾,以问题意识把握思想中的现实,构建以实践为核心范畴、以改变世界为鲜明特点、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学理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提出中国学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向东:

  中国40多年的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与之相应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气象万千。如何理解、把握这一当代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后学者而言,无疑是重要的任务。孙正聿教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主题,观照这一研究历程,推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自我理解。本书围绕这一使命和担当,就如何建设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当代中国哲学进行深入探讨,深化了建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的前提性思考。


  清华大学教授夏莹:

  孙正聿教授在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这一重大时代问题时,以“问题导向”为线索,为读者提供了多角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一般哲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与重大课题。这部颇有厚度的理论专著的显著特质在于,它让我们更多读到的,是一种颇为灵动的、富有强大时代感和问题意识的理论表达,这一表达带着当代中国学者特有的理论自信,所有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文化基因都被有机融合在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之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丹: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对当代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真正地构成了一种理论支撑。孙正聿教授在本书中,以实践为核心范畴和根本理念,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百年来的探索历程、理论思维、研究范式及实践智慧,扎实地推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性创新,为建立这一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海锋:

  站在宏观的“哲学史”坐标系中看,《用理论照亮现实》深刻体现了孙正聿先生在1998年版《哲学通论》中所提出的“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则是思想性的历史”的哲学观或哲学史观;站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坐标系中看,《用理论照亮现实》体现了中国学者在“哲学史”书写中的主体性自觉和原创性贡献;站在微观的“孙正聿哲学思想史”的坐标系看,《用理论照亮现实》体现了孙正聿在理论想象与生命体验的辩证互动中铺展“思想人生”的巨大理论成就。


  吉林大学教授王庆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需要进行总结和概括的重大时代课题。《用理论照亮现实》是一部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奠基性著作。这部著作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出了四个关键性要素:民族自我意识的理论觉醒,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表征,中华民族自己的实践智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使命。


  吉林大学教授曲红梅:

  本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智慧进行系统阐释的标志性著作,彰显了当代中国学人的使命担当。孙正聿教授的学术追求之一是“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对于一种文化而言,理论自信主要表现在参与世界性讨论时,有基于自身实践的独特声音,并且是有力的、可理解性的声音。孙正聿教授已有3部著作以英文在海外出版,也期待未来通过这本书的学术外译“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


  吉林大学教授白刚:

  孙正聿教授乐于每日思考,志在终生探索,并将其进行文学化表达,他的书名是《用理论照亮现实》,对于我们而言,是用理论照亮了我们的学术之路。孙教授以哲学的方式面向现实,并从“提升理论思维——哲学研究的‘普照光’”“凝练学术命题——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理论照亮现实”“坚持有理讲理——看到人家的好处、悟出自家的道理”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构建了中国自主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的概念基础,并作出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


  吉林大学教授王福生:

  我学习《用理论照亮现实》的两点深刻感受:始于学术,终于学养;笔下有人民,心中有大爱。本书不仅从学说、学术和学养的统一中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而且从社会需要、人生需求的角度来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强调前者正是为了与人民“亲近”。而这种对人民的大爱和亲近来源于孙正聿教授对学者使命的清醒自觉和主动担当。这一使命就是“关切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以理论创新推动现实变革,以理论照亮现实”,这为广大哲学工作者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