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青年力量点亮影视未来

作者:本报记者 齐雅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30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中国青年影视人义不容辞、重任在肩。近年来,随着《我在他乡挺好的》《去有风的地方》《欢迎来到麦乐村》《漫长的季节》《我的阿勒泰》等优秀剧集热播,一大批青年编剧、导演、制片人快速成长,国产剧国际传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9月20日下午,作为2024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之一,一场以“凝聚青年影视力量 让世界读懂中国”为主题的文化沙龙顺利举办。青年创作者们面对面碰撞思想,共同探讨了青年影视人的创作之路和影视的青春化表达。

  立足生活 获取创作灵感

  如今,青年创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力和无限的创造力,正逐步成为推动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通过青年影视人的作品,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多彩的中国,增进国际间的文化理解和尊重。

  《故乡,别来无恙》《我在他乡挺好的》两部剧的制片人、导演和团队主要负责人都是年轻人。作为两部剧的制片人,北京麦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岳洋谈道:“我选择青年导演或者青年主创的核心要求是,希望他们对生活有所热爱,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让普通人心中泛起一丝丝涟漪,帮助、温暖到大家。”岳洋未来也计划选择跟更多青年创作者合作,除了希望青年创作者抓住机会脱颖而出之外,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自我风格的创作。

  北京青春你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学总监胡雅婷曾创作出《理想照耀中国》《欢迎来到麦乐村》《冰雪之名》等剧本。她说,创作这三部剧时,自己有着不同的心路历程和感悟。《理想照耀中国》舍弃了战场上的高光,书写了革命烈士和其妻子永远不能再相聚的故事。《欢迎来到麦乐村》重点解决了如何让中国观众理解非洲观众,以及中方创作者希望非洲观众看到什么的问题。“当我作为创作者去到非洲后,会放下很多脑海中的固有印象,当地的风土人情给予了我极大的创作灵感。”

  从演职人员的角度,演员尹昉分享了自己在《大海道》拍摄期间的感受。《大海道》聚焦世界顶级拉力赛,将视角放在热血追逐人生梦的年轻人身上。这群扎根在新疆的各民族兄弟用热爱重启古丝绸之路,成就了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他表示,剧中的不同角色相互较量,又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给予,展现出了难得的融合和凝聚的力量,能够给予现在的年轻人很大鼓舞。

  注重质量 挖掘城市气质

  影视的青春化表达,极大地助力了城市文化品牌建设。近段时间,太多的城市因为一部影视剧而火爆“出圈”,《春色寄情人》吸引游客到福建泉州打卡,《繁花》带火上海黄河路,《我的阿勒泰》让阿勒泰成为网红旅游地……

  如何衔接好作品和城市之间的关系?面对这一问题,《春色寄情人》导演、《繁花》联合导演、《即刻上场》监制程亮道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创作者需要对这座城市或者这个地方投入感情。比如程亮曾在20岁出头时给《私家地理》杂志当过摄影师,去泉州采风时发现,那里有着大好河山、特色建筑,尔后拍摄《春色寄情人》时便决定把取景地放在那里。

  同样因为带动了当地热度,《去有风的地方》拍摄地已经成为旅游打卡新地标。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去有风的地方》总策划贾尧表示,《去有风的地方》剧本的创作过程,是创作者内心不断了解、深入、扎根、剧化,同时再升华的过程。“剧中的一个人物可能是现实中好几个人物的具象。我们收集了上百万字的采访资料,涉及大理本地人、非遗传承人、新大理人等,核心是创作者对于故事的把握。”此外,《去有风的地方》拍摄非常用心,把大理的气质、景色、文化挖掘了出来,并用年轻人能懂且欣赏的方式呈现出来。“这部剧秉持着内容为王的创作逻辑,精雕细琢才打造了这个气质名片。”贾尧表示,之所以很多作品能够带火一座城市,被大家所熟知,是因为剧集本身足够优秀,能使得观众反复观看,形成了广泛的传播力。

  《梦中的那片海》则紧紧抓住了“共情”二字。西嘻影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梦中的那片海》艺术总监、总制片人杨晓培透露,《梦中的那片海》播出以后,曾有业内同行向自己感慨:“认真看完以后非常感动,剧中表现的人就是我呀。我当年就是大院子弟,自由恋爱,当兵复员后再次创业。这部剧让我想起了我的青春岁月。”剧中的什刹海等地,也深深抓住了众多观众的心。

  贾尧真切感受到,影视剧是一种有效媒介,它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呈现国家的精神面貌、文化的价值内核,影响着他人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看法。因此,利用影视剧讲好中国故事是影视人必须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