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论坛在海口举办

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出版融合创新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蒲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25

  9月21日,海南海口,由中国出版协会、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委员会、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北京书友之家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八届数字出版创新发展论坛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举办。论坛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数字出版融合创新”为主题,与会者围绕出版单位如何在数字出版领域实现创新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打造数字出版创新案例

  人民邮电出版社打造的“人工智能知识服务平台”,高等教育出版社打造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下的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平台”,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公司打造的“融合出版一站式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工具平台”……共计32个数字创新技术应用、出版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在论坛上发布,打开了人工智能在数字出版领域应用的新局面。

  人工智能的应用是论坛的热点研讨话题。“人工智能语音引擎的质量非常重要,它决定了这个产品是忽悠你,还是真正在帮助你。”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芳讲述外研社如何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出版。

  王芳介绍,在出版行业,语言学习测评等系统基本上用的是第三方语音引擎。但外研社10年来在语音引擎上的投入很多,基于开源技术加上源源不断的数据,外研社训练出来的语音引擎在我国高等教育阶段使用的全部是自研语音引擎。在基础教育阶段,现在也有一半用的是外研社自研的语音引擎。外研社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语音引擎,可以避免第三方的语音引擎良莠不齐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建构学习评价体系,服务外语学习用户。“可以让新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数字出版,这同时也得益于外研社关注新技术足够早,并且拥有干净的、准确的、规范的、全面的数据。”王芳说道。

  赋能数字出版未来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的人机协同,为出版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空间。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利明在主旨报告中用“千年未有之变局”来形容出版业面临的这种变革。他认为,面对这种行业变局,如何应对、如何破局,需要从战略眼光出发,结合市场需求从而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传媒互联网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艾莉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出版行业未来发展”这一主题,通过解读人工智能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分享了出版行业应该如何看待行业面临的冲击和机会。她认为,人工智能对提升不同需求的阅读体验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趣味阅读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赋能书本插图和IP影视化创作。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出版业组织和检索信息的方式,个性化推荐系统也改变着读者获取知识的途径。

  王芳表示,出版业通过人工智能的赋能,其核心能力得以智能化升级。因此,在技术平台和人机协同的助力下,出版社可以得到更高效的工作,并且得到更好的保障。例如,在一些重复性的问题上,人有疲劳犯错的时候,但机器不容易犯错。

  在谈到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的影响和趋势方面,ShimmrAI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纳迪姆·萨德克认为,出版人首先要以一个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人工智能,同时接受一些新的概念和策略。其次,人工智能可以让出版商和他们的作者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在此背景下,出版社可以向作者提供相应的人工智能出版平台,作者也可以通过不同出版社向自己提供的人工智能出版平台,来选择心仪的出版社合作。“未来的话,我们不仅仅是依赖于人工智能帮我们创造内容,我们也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推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出版的过程中来。”纳迪姆·萨德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