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凤鸣朝阳》……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呈现的国潮美学,在海内外掀起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热潮。节目总导演程万里:

年轻态表达找准时代共鸣音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雪昆 实习生 陈周行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25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总导演程万里 受访者 供图


  将文化推向“顶流”,从收视低谷到被媒体称为中国影视文化领域的现象级事件,河南卫视精心策划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凭借独树一帜的国潮风美学呈现与多元文化的深度融合,成为海内外受众每逢佳节必品的文化大餐。以2021年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为起始,到端午的《洛神水赋》,再到七夕的《龙门金刚》……这一系列节目接连“破圈”,其成功绝非偶然。

  “年青一代正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总导演程万里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类节目的成功“破壁”与“出圈”,关键在于要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和表现方式,打破传统文化与年轻人之间的认知隔阂,为优秀传统文化增粉,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接收者和传播者。


  这片文化沃土给足了创作底气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2021年河南春晚起,作为该系列节目执行策划的程万里便开始思考与探索:如何在这片文化沃土上深耕细作,挖掘河南独有的魅力,使之展现出与其他地方台春晚不同的风貌?

  深思熟虑过后,程万里意识到,“文化,是河南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优势。”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他立志要打造一场既贴近百姓生活、充满烟火气,又能触动民族灵魂、激发自豪感的晚会,一场让每一个河南老百姓看了能骄傲的晚会。

  河南深厚的历史底蕴,给足了程万里和其团队进行文化创新的底气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于是,一系列基于河南地域文化特色,巧妙结合传统文化和当代审美趋势,创新语态表达的作品应运而生。

  惊艳亮相的《唐宫夜宴》,灵感来源于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的隋代三彩乐舞俑,14位舞蹈演员用婀娜多姿的舞姿让1500多年前的唐朝少女们“活”了起来、火了起来;《洛神水赋》以曹植的《洛神赋》为灵感,用唯美的水下舞蹈,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象具象化;《龙门金刚》则在石窟大佛的凝视下,以刚柔并济的舞蹈语言,展现了“金刚护法”与“伎乐天”的传奇形象……

  “我们不仅仅是在制作一档节目。”程万里动情地说,“我们是在用艺术的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用实际行动践行、擦亮‘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名片。”他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厚家国情怀与民族复兴的使命感,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中。“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推出,不仅点燃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热爱,更在无形中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科技赋能文化实现“审美高级”


  数字时代,借助科技赋能开展文化传播早已屡见不鲜。为了摆脱传统文化、历史、文物等元素在现代表达中严肃刻板的传统印象,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程万里及其团队坚定地将“创新”作为破局之钥,力求让“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更加生动鲜活,符合当下年轻受众的审美需求。

  “当下的年轻受众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表达,这对文化类节目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节目开播以来,程万里积极倡导团队在科技赋能、移动传播、年轻化表达上狠下功夫,增强节目的视觉冲击力与情绪感染力,让观众在虚实结合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2024年河南春晚上的舞蹈《凤鸣朝阳》为例。凤凰,这一古老而神圣的文化图腾,在程万里团队的匠心独运下焕发新生。舞者轻盈的身姿与高精度CG特效巧妙融合,不仅细腻勾勒出凤凰“河畔低首啜饮”的温婉画面,更以震撼的视觉效果,演绎了凤凰涅槃重生的传奇故事。

  程万里还介绍,“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在实景拍摄的基础上与后期深度结合。可以说,技术为节目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比如《龙门金刚》这一作品,部分舞台背景素材是在石窟中实景采集的,后期再通过三维建模、电脑着色及AR等前沿数字化技术手段,重现龙门石窟昔日的辉煌与壮丽。这种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既保留了历史的深邃与厚重,又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的新鲜血液,让年轻观众在视觉盛宴中领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根植传统文化,我们充分运用视听新技术,把内容做扎实,让技术有思想、视觉有灵魂,科技赋能文化,实现了‘审美高级’,这也是‘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一直以来的创作思路。”程万里说。 


  探寻文化出海的流量密码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自播出以来好评不断,掀起了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在海外平台总观看量超过7000万次,覆盖72个国家和地区,外交部更是将其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向全球推介。从海外观众的评价可见,它打开了中国文化世界化表达的新思路,创新构建了新时代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向世界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探究“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成功实现文化出海背后的流量密码,程万里坦言,尽管经过多年磨砺,他们仍在探索更多元的经验、模式,但一个核心感悟尤为深刻:中国古老而优秀的文化一定要和时代紧密结合。“好的作品,一定要具备时代的价值、时代的审美、时代的表达、时代的共情,完成时代的供给,最终留下时代的意义。这是最深层次的文化自信,更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同时,程万里还认为,“中国节日”之所以能跨越国界,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离不开河南卫视对年轻受众群体的精准把握与深度链接。“我们抓住当代年轻人对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的自豪感,乐于接受、主动参与、积极传播中华文化的移情性,策划制作节目时树立场景思维、极致思维、美学思维,向年轻、时尚群体靠近,与年轻受众共情。”他进一步阐述,节目通过讲述节日背后的人物故事、展现节日中的家庭团聚、传承与创新等温情瞬间,成功搭建起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展望未来,程万里告诉记者,“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还将继续深挖传统文化当下的时代价值,在节目上用心用情用功,让视野上有足够宽度、思想上有足够深度、情怀上有足够温度、传播上有足够力度、时代感上有足够能见度,与每一位受众建立起共情共鸣的心灵约会机制,让大家有如约而至的喜悦、有未来可期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