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无用空间:

古典雅韵的哲思书店

作者:本报记者 张福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23

无用空间外景。 无用空间 供图


  在福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有一家独立书店坐落于其文儒坊之中,它的名字叫“无用空间”。这家外表和内在兼具的书店,获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近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来到该书店,了解其为何能广获赞誉。


  古朴现代融合


  “南华秋水,北苑春山”,来到三坊七巷,穿过曲径通幽的文儒坊,看到一个以纯白色为主色调的小院,驻足观看门前挂着的一副楹联,此处便是无用空间。

  据考证,这个小院的前身是清朝福州侯官人龚文龄的故居,其人出自福州通贤龚氏,家族流传着父子兄弟叔侄同为进士、父子双翰林的佳话。门上是清代名联,“南华”指庄周所著书《庄子》又名《南华真经》,其中有一篇《秋水》。“北苑”则指大画家董源,曾任南唐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是中国南派山水画的开创者。这充满历史底蕴的故事和楹联为书店增添了不少文气。

  走进店内,记者看到书店主体保留了其原有的三进式院落结构,还有古朴的石阶、天井和雅致的雕花木折叠门、牌匾,处处展现出古典之美。在此基础上,书店细节设计融合了现代艺术元素,一踏进书店,就可见一个红色环形装置艺术,名为“生命之门”,搭配雕塑品陈设和墙上挂着的当代油画像,现代艺术气息十足。

  无用空间宽敞明亮,店员丁富强介绍,店内面积达750平方米,有阅读、活动、会议、咖啡多个功能区,以及中式小景空间,各空间相互通联。店内除了前店区域外,还拥有一个更加宽敞的庭院,草坪、亭子,古香古色,郁郁葱葱。读者阅读之余到庭院走走,也会因这绿意放松了身心。


  享受纯粹阅读


  从店名就可以看出这家书店的内涵。在人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的时代,容易忽视那些看似无用但非常有价值的部分。“我们想通过无用空间告诉读者们这样的观念,阅读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无用空间主理人方碧峰说,阅读在她看来是一种日常、一种习惯,它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带来永恒的价值,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无用空间,希望读者们能够忘记世俗名利,不带功利性地去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无用空间有一细节之处是将“无用”翻译成了“timeless”(永恒),而不是直译“useless”(无用),取“超越时间,感知永恒”之义。

  优质的图书选品进一步丰富了无用空间的内涵。店内以人文社科和艺术类书籍为主打,涵盖了建筑艺术、人文历史、社科等诸多领域。此外,店内还陈列有英、日、德、法文书以及港台版书籍、闽文化类书籍等,种类丰富,没有大量流通的畅销书,更没有所谓的“口水书”。

  “每个周末我都会来到无用空间,点上一杯咖啡,坐上一个下午。店里的小众书籍很有深度,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常来无用空间的读者林雨薇向记者如此分享她的感受。


  增强读者黏性


  无用空间的微信公众号设置了“无用九点荐”栏目,每晚9点向读者推荐一本好书。该栏目以“新颖、经典、知识、有趣”为原则为读者挑选好书,发布后同步至书店的客服号、视频号、微博、小红书等平台。“此栏目开设于2022年,到目前为止,已陆续为读者推荐600余本图书。”方碧峰告诉记者。

  自2015年以来,无用空间共举办了200多场公益活动,邀请众多学者、作家和读者参与。其中有“令人惊艳的福州船政轮机车间——谈中国近代建筑技术走向现代化”这样有趣又有深度的讲座,有《1997年的蛹事件》的作者栗鹿带来的新书创作分享会,还有“听鼓楼,说古厝系列讲座”等具有闽都特色的文化沙龙。这些各式各样的活动不仅让无用空间获得了一批忠实的固定读者,也让无用空间成为了思想交流、碰撞之地。

  结合世界读书日,无用空间已连续4年推出朗读接力活动,邀请书友们来到书店,向大家朗读、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的片段,每个人的朗读时长不低于4分23秒,并通过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朗读片段,现场的朗读者都将获得书店赠送的纪念品。

  “接力的交流形式更能增强阅读的互动性,让读者们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方碧峰说,该活动能坚持开展4年,是因为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的同时也营造了大众共同阅读的良好氛围。

  2018年,无用空间获得“中国最美书店周”中的“最具个性化书店”称号,更是福州当地人口中的“最美福州书店之一”。多年来,无用空间一直坚守它的初衷,在优化多功能文化空间的同时,坚持“精选好书为先”的书店定位,为读者持续不断地推送品质好书,助力阅读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