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中秋 共阅美好

作者:本报记者 张君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13




  当秋天的风轻轻吹过,夜空的圆月悄然升起,月光洒满大地时,一个特别的节日悄然而至,那就是中秋节。在这个节日里,家人团聚,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甜美的月饼,仰望着皎洁的明月,诉说着美丽的传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月亮高挂,无数的想象转化为团圆与思念,构成世界美好种种。这样的日子里,有了明月和月饼,更少不了图书能陪伴读者度过一个充满想象与温暖的中秋节。


  月是故乡明 家是心安处


  中秋节的核心,始终是“团圆”。不同的家乡,有着各自独特的中秋风俗。无论我们走得多远,中秋时节,总会在记忆深处浮现出这些熟悉的场景,带着浓浓的乡愁,正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可谓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影响力和普遍性的节日之一,在我们的国度和文化中,无论是男人女人、老人孩子,身处南方还是北方,都对它有着一种清晰的、具有强烈感受的个人体验,它作为一种文化潜影深入人们的骨髓。《印象中秋: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贵州人民出版社)收录了多位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骏马奖等获得者的28篇作品,内容充盈着作家们的挚诚和才华,表露出他们共有的文化认同,也呈现出不同作家不同的中秋理解、人生理解以及文学理解。

  在“中国节”系列丛书《中秋》(五洲传播出版社)中,作者苏瑾明媚的文字,配以精美插图,让读者犹如佳节亲友相伴,携一轮明月在桂花香里,就着皎洁月光,品着丰收的味道。以阖家团圆为主题,《中秋》不仅介绍中国节的风俗、美食、传说、历史、传承,更通过精美插画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中国节的魅力。在苏瑾看来,中秋之美,美在普通人眼里,美在诗人笔下,美在画家纸面,是静逸而深情的,是多思而美好的,具特殊的人文气质。

  因此,《中秋》不仅有着节日的温情,也有着人文的关怀。它让读者不仅了解每个节日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还能了解一些跟节日有关的诗词经典、传统习俗。而书稿的插画随文而画,灵动鲜活,为图书增添了不少亮色。

  好的绘本能传递出故乡中秋的温暖与温情。这份细腻的感受与独特的笔触,如今被融入了《中秋》(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本绘本中,让孩子们通过老舍的文字,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厚魅力。

  作为“我们的节日”绘本系列之一,《中秋》文本选自老舍名篇,老舍用充满画面感和色彩感的文字,再现了北京中秋节前后的热闹与繁荣。通过他笔下的市井小巷,孩子们仿佛能闻到月饼的香气,听见街头吆喝的声音,看到满街挂起的灯笼。极具中国风情的插画,将文字中的热闹与温情生动呈现。

  生动有趣是《中秋》的特色,除了好吃,还好看好玩,里面各种北京美景——北海公园、故宫角楼等等。老北京小吃,也通过温暖的图画一一呈现。绘本研究者、资深编辑费嘉评价此绘本:“老北京中秋佳节做一些什么、吃一些什么,从《中秋》绘本了解得清清楚楚。”相信在中秋节阅读这样的绘本,别有一番情趣。

  在一年的时序中,中秋节所在的是秋季中期,天气不冷不热,白昼与夜晚均等,农忙秋收已过,是时候好好享受生活,迎接即将到来的漫长冬季,并为来年筹谋打算了。此时远游的游子也不禁有了思乡之情,盼望团圆。可以说大团圆的结局、大团圆的意向、大团圆的人生理想,是中国文化的情结。正因为圆满的月亮,与人间情感生活有了这样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才会发出“家是心安处”的感慨。


  传统与现代 今时月更明


  中秋节,这个已有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焕发出新的面貌。在今天的社会中,中秋节不仅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与情感,还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正所谓“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因此不少作品将笔挥墨在此,临摹出既传统又现代的中秋故事。

  在中秋节,中华传统不能忘。《四时吉祥·中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四时吉祥”系列图画书的第一册。当代中国人怎么庆祝传统中秋?本书展示了中秋前后的传统习俗和场景,十二生肖在故事中集结,陪伴中国家庭的大人和小孩做月饼、赏月、猜灯谜、舞火龙……一起团团圆圆过中秋。故事既保留了传统习俗,又呈现出当代中国的新气息,以丰富生动的细节展现古老又时尚的中国,用传统年画的色彩描绘出中国人的幽默、创造力和童趣,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精神追求与阖家团聚、欢度中秋的热闹与温馨。

  据《四时吉祥·中秋》郭静介绍,本书在形式色彩上借鉴传统朱仙镇年画的墨线套印四色,每个传统节日的专有名词例如“秋收、做月饼、赏月、燃灯、舞火龙、观潮”等,都是木刻印刷与年画融为一体的。一个画面往往包含了多个与相应传统节日有关的形象、事物和场景,让读者去发现、搜寻和品味。

  郭静表示,本书在艺术和内容表达上与时俱进,呈现出当代中国人过中秋的新气象。画面中,可爱的卡通形象与中国传统十二生肖相结合,传统中秋习俗和现代科技生活交相辉映,充满童趣与想象力。“暖心故事+节日知识+名家品读,多角度展现与节日相关的奇幻故事与传统节俗,让传统节日文化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也让广大孩子找到心灵的‘快乐老家’。”郭静如是说。

  过中秋,也要过出新意,好的故事是关键。《中秋节:花篮的月饼》(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抛开以嫦娥、玉兔传说为基调的传统中秋故事套路,以奇幻唯美的图文讲述中秋时节人与小狐狸相互赠予,一家人共度团圆佳节、共享节日美食的故事。别致暖心的中秋故事,传递“人月两圆”的节日内涵;中秋时节人与动物的相互赠予,让孩子们懂得博爱惜物;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在享受团圆和谐、丰盈富足生活的同时践行善意分享,给予小动物们更多的关爱,给予动物家园必要的守护。

  书中形形色色的月饼不仅是美食,还是衔接人与动物的纽带,让小狐狸们垂涎欲滴,也唤起当下衣食富足的大小朋友对月饼这一传统节令美食的珍视之心,也强调了节日感恩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