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刊优质内容创作生产交流研讨会上专家透露——

话语体系创新是作品获奖要因

作者:本报记者 常湘萍 杜一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12

  9月7日,在由中国期刊协会指导,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杂志社、北京文景珍本期刊博物馆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刊优质内容创作生产交流研讨会上,来自中央与地方党刊的30多位负责人围绕党刊优质内容创作生产展开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的实践与思考。

  推动党刊话语方式与传播方式创新

  自第32届中国新闻奖将新闻期刊作品纳入参评范围后,不少期刊作品获奖。在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看来,作品获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赢在话语体系,其具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选题好,切中实际、抓住要点;二是篇幅短,表述准确精练。

  党刊的话语方式创新是党的宣传理论工作创新的重要命题,对于党刊话语方式创新,李军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深化改革,创新党刊的传播方式与阅读供给方式;二是机制创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改革发展模式,创新工作机制,建设与智媒时代相适应的党刊话语体系与传播体系;三是作风建设,切实转变文风,做到蹲下去、深下去、沉下来、融进去;四是系统性变革,包括生产方式、期刊的价值挖掘、渠道构建、社群运营、表达方式创新及传播创新等。

  探索优质内容创作与生产新模式

  高质量的内容创作需要新生产模式与技术手段的支撑,而新的生产模式则通过技术创新和平台扩展,促进优质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近年来,《传媒》杂志业务研究方面的作品屡获中国新闻奖。”《传媒》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杨驰原介绍,在内容创作与生产方面其主要遵循四项原则:一是以专题为旗帜,引领导向;二是以品质为追求,保证质量;三是以融合为手段提高影响力;四是以课题为基础,提升杂志的学术水平。

  “近年来,《机关党建研究》在全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主要是在创新方式上下功夫。”《机关党建研究》杂志社总编辑侯兵介绍说,除开展理论征文活动出版专刊外,其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制作理论文章专题合辑,举办专题答题活动。

  “《实践》杂志坚持内容为王,注重移动优先,全力打造‘实践’全媒体品牌。”内蒙古《实践》杂志社副社长宋明说,形成了以《实践》杂志为主,实践网,“实践融媒”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头条号,“识见”微信公众号,“《实践》杂志”学习强国号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全媒体传播矩阵。2023年累计推出系列报道、理论评论文章和融媒体产品2.5万余件,全网传播量超过3亿次,形成了统一部署、整体规划、协同运作的全媒体工作格局。

  构建全媒体工作机制与评价体系

  当下,传播速度、传播格局与舆论生态深刻变革,传媒机构应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以适应智媒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应用的新趋势,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更好地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党刊分会主任委员杨树弘认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需要注重构建信息传播和用户反馈的良性互动闭环机制,构建用户反馈和策略调整的及时完善的闭环机制,构建策略调整和社会改进的价值皈依闭环机制。

  “《机关党建研究》充分发挥全国党建研究会机关专委会的理论研究平台优势,开展课题研究。”侯兵介绍,其将做好课题研究和办好理论刊相结合,通过组建特约研究员队伍,拓展研究深度,加强理论研究力量,为各级机关党建工作提供智库支持。

  在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评价体系方面,杨树弘建议,应以意识形态引领力、政策法规传达力、政治热点应对力涵养政治效能,适应并催化评价体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提升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形成个性化内容服务,提高社会服务整合度,厚重服务效力,构建适应和满足用户需求增长的评价体系;以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团队建设与人才储备、运营管理与资源配置为支撑,提升内生驱动效率,使评价体系适应传播规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