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N视频就业观察类系列轻综艺《毕业第一站》

“脱下长衫”的年轻人拥有N种可能

作者:本报记者 隋明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10


  “学历是下不来的高台,脱不下的孔乙己的长衫。”从去年毕业季到现在,关于大学生从事快递、保洁、务农等工作是否就是“书白读了”的讨论一直在持续。今年暑期,南方都市报·N视频策划推出了就业观察类系列轻综艺《毕业第一站》,用真实的人物故事、贴近年轻人的讲述风格,呈现了回家务农、做家政、摆地摊的年轻人也可以有成就感满满的人生。


  选题精准

  贴合青年创业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话题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社会关注度高。今年6月,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11项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大学生就业这一话题也被社会持续关注。

  《毕业第一站》将就业这一大选题进行细化,关注愿意放下“学历包袱”的新时代年轻人如何“以独特的创造力、适应力,在传统行业里寻找新的空间”,同时兼顾都市媒体定位,走近灵活就业、自信要强的广东大学毕业生,聚焦年轻人“闯”的劲头、“干”的精神和“创”的作风,发现各行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给年轻人的无限机遇。这一选题方向精细且有本地特色,也为这一选题的精彩呈现奠定了基础。

  《毕业第一站》选择的受访者颇具代表性。

  第一期节目以《高材生回乡务农是退路还是出路?没想到他们毕业第一站竟……》为题,其中一位受访者是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王梓颖。从广州读书毕业后,面对本专业就业环境的变化,他选择回到家乡养鸽子。节目中,面对“学完土木工程养鸽子是否觉得大学白读”的问题,王梓颖很淡然,他觉得转行十分正常,重要的是在大学中培养能力。还有一点巧妙之处在于,视频中介绍了另一位转行从事肉鸽养殖的年轻人王红。这位“00后”姑娘在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回到家乡后转行做了肉鸽育种工作。王梓颖说,这一岗位对学历并没有很高的要求,但如果是高学历者从事这一行业,会上手更快、更会创新,更有可能对行业改变作出贡献。基于这样的认知,王梓颖所在的养殖场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院校合作,在育种、营养、疾病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其所在的养鸽场还是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这一人物的故事很好地呈现了“新农人”的工作状态,展现了农村农业发展的广阔天地,同时具象地呈现了广东年轻人如何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并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带去新鲜血液和科学思路。

  在第二期节目中可以看到,1999年出生的黄廉浪,毕业两年就做了京东物流在广东最大的洋酒单仓仓库负责人,他克服了对年轻人资历浅的偏见,拥有强大的领导能力;第三期节目介绍了晚上到地铁站摆摊卖烤肠的中山大学哲学系硕士如何在创业间隙通过摆摊和年轻人聊天,在分享的过程中把焦虑解构掉。这些人物故事的讲述,都非常具象地呈现了做快递、摆地摊并不等于不努力,相反还可能发挥出年轻人的优势,另辟蹊径获得发展机会。


  创新形式

  营造轻松愉快氛围


  N视频的定位是“湾区青年交流平台”,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群体,其视频平台上的产品不管是选题还是呈现方式上都“网感十足”,贴近青年群体的表达方式。《毕业第一站》将节目定位为就业观察类系列轻综艺,其中的“观察”和“综艺”主题值得重点关注。

  嘉宾观察类综艺常常用于故事性强的节目,以往在情感类节目中尤为常见。作为以纸质媒体起家的新媒体平台,在就业主题中加入观察室嘉宾观点的形式,十分有新意。《毕业第一站》创造了审片会的场景,播放记者采访的视频,呈现人物故事,审片老师则化身观察室的观察员不时出现在节目中,点出人物的特征、补充采访话题涉及的背景知识,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比如,在呈现马里奥管家家政公司创始人的采访时,受访人介绍了自己为何转行做家政行业,其中提到,当下,技术人员越来越吃香,家电师傅年轻化趋势明显,而且从业者收入可观,清洗3台空调、1台洗衣机、1台油烟机,耗时3小时,收入就能达到500元。观察室有的嘉宾发出感叹,没想到这一行业如此赚钱,有的嘉宾则适时补充道:“现在这种家政非常贵”,也印证了受访人所讲的家政未来是很有前景的市场,不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且会向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

  “轻综艺”的定位则更贴近年轻人,可以加入大量特效、网言网语等贴近年轻人的表达方式。在传统电视节目中不常出现的大字体字幕、五颜六色的底色等,都可以在综艺节目中呈现。而且这一系列节目的解说也很有特色,不拘谨的广东口音普通话,既符合本地特色,又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节目氛围。

  总的来说,《毕业第一站》关注“脱下长衫”的年轻人的状态,为对前路迷茫、对从事基础工作充满未知的年轻观众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呈现上创意感十足,形式新颖,相信能为求职路上充满迷茫的年轻人带来更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