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期间,全国媒体人学习交流互鉴——

报业改革创新,实践出哪些“关键词”

作者:本报记者 杜一娜 尹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9-05


  9月2日,以“深化改革创新 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会场对话多位媒体人,结合报业深度融合的经典案例,聚焦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案例展示融合成果


  与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同时举办的2024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案例展上,全媒体传播建设类、内容供给创新类、运营服务模式创新类、数字技术应用类、体制机制创新类五大类别60个案例,以融媒+文创的形式呈现,该展区吸引了众多媒体人交流互动。

  光明日报社“有声手账”系列特色融媒体专栏3年多来推出了350余期。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介绍,该项目是《光明日报》、光明网将2021年7月以来在《光明日报》头版推出的《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中国好手艺》等多个特色专栏,以有声漫画、音画海报等新媒体形式量身打造的。这350余期“有声手账”短视频与见报内容同日推出,或以二维码形式见报,形成了对专栏内容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延伸。

  “蔷薇”全时传播审读监测服务体系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一套传媒风险监测新模式,该体系被运用于全国首个传媒审读中心——重庆传媒审读监测中心的日常工作中,以“智能新技术+专业新闻人”的方式,采取7×24小时不间断工作模式,为主流媒体、政务新媒体、地市和区县融媒体、高校和企业等所属媒体平台及大型活动提供发布内容审读监测服务。目前累计审读各类稿件113万篇,发现大小风险隐患4.1万余处。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落实江苏省委提出的“把运河文化掰开来、揉碎了说”的要求,2020年下半年启动了“千问千寻大运河”系列报道。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吕鑫介绍,几年来,他们走遍大运河江苏段,采访了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推出了200多部传播运河文化的短视频作品,全网总阅读量近亿次。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展台上展示了“融媒思政——河北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服务平台”,这个集宣传、教育、服务、活动为一体的浸润式大思政融媒平台,目前覆盖青年320多万人。

  《新华每日电讯》社核心报道“每日学习”融媒栏目、扬子晚报社少年志教育融媒平台、南国早报融媒体全案跨界创新策划“春尚大典”……一个个案例展示出媒体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也成为报人互相交流学习的他山之石。


  用关键词阐释大会主题


  报业如何深化改革创新?与会媒体人用自己的实践来阐释。

  “开放、创新、服务。”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刘长发认为,推动媒体融合,要用开放思维去创建体验更优的媒体形态;创新多元的新媒体平台,实现在内容生产、分发、互动、传播等方面更加智能化、更具交互性、更有亲和力;强化用户意识,变过去的“编辑主权”为“用户为王”,赋权用户,服务用户。

  江西日报社社长、江西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黄万林说,报业深化改革创新需要生产力、影响力、引领力。他表示,要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完善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让生产要素更加集约、生产方式更加智能,努力推出更多具有鲜明时代感、鲜活生命力的精品力作。

  “报业以‘智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模式,必须持续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建立完善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鹏谈道。

  他认为,报业深化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应体现在三方面:着力变革体制机制,建立完善扁平式、项目式、混合式组织架构,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全面加强开放创新,包括大力推进技术开放合作、深入推进内容开放生产、着力推进项目开放建设等;深度推动队伍迭代,推动传统人才队伍技术转型,熟练掌握新型生产资料、新型生产工具,构建最懂技术的新型传媒团队。

  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曹斌认为,报业深化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应体现在内容、创新、互联网思维三个点上。

  “媒体深度融合无论到哪个阶段,内容为王是我们坚持的‘王道’;受众在哪里,我们的产品就要跟到哪里,战场就要转移到哪里。”内蒙古日报社副社长、总编辑刘婧说。


  迈向“智能+”新阶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童杰表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用系统思维整体构建传播能力,成为互联网领域真正的主流媒体。首先要打造产品的主体影响力,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主可控;其次是夯实技术的底层驱动力,在AI变革中重塑传播能力;再次是体现体制的效率和活力支撑力,作为市场主体必须要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最后是生态的传播整合力,要通过资源的整合、区域联合联动,改变传统媒体因为行政区域划地为界导致影响力碎片化的不利结果。

  “未来,报业的发展需要以数字化转型、网络化生存、智能化革命,从‘互联网+’迈向‘智能+’新阶段。”李鹏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实现:以深度融合为重点,主力军挺进主阵地,建成特色鲜明、具有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以海外触达为突破,构建国内国际双赛道双循环双引擎的传播格局,增强国际传播实效;以科技赋能为驱动,探索智能化时代的传播变革,培育和发展传媒新质生产力。

  黄万林表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应该在平台建设、内容形态、生产方式上推进,即应加快建设主流媒体自主可控平台,着力打造成为全业务场景的数字化省级重大技术综合支撑平台;紧跟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步伐,探索建立有利于新技术使用、新应用创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构建资源集约、协同高效的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推动策划、采写、编辑、审核、刊发、传播等生产要素向发展传媒新质生产力集聚。

  刘长发认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应深化新质赋能,加速布局“内容、技术、运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还要重塑媒体生态,着力构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中国电影报》总编辑张晋锋认为,对媒体而言,系统性变革是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渠道、经营管理和全产业链都要变革。他表示,媒体要抓住技术前沿,站在改革前沿,同时还要立足市场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