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出版社、图书公司三方联动——

现场会变成了答疑会

作者:本报记者 章红雨 李美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28


  现场会旨在提供非常真实有效的海外市场信息和走出去经验分享,希望通过这样务实的交流和探讨学习机会,促成更多合作,促进更多的中国出版物走出去。


  国际中文教育产品如何进入所在国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国外市场需求和选题策划方向有哪些?如何增强中国出版的国际传播能力?华文图书如何有效走进世界读者?针对这些业界关心的问题,8月21日至23日,中华出版促进会文化出版合作国际事务工作委员会在京举办了题为“中国出版走出去学习调研、洽谈合作、促进发展”的现场会,来自北京、南昌、郑州、天津、武汉、中国台北及新加坡等地域的70余位出版人参与交流和互动。

  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70余位出版人一家一家地走访,每家现场会都变成了答疑会。

  针对华文图书如何有效走进世界读者这一问题,新加坡华文出版协会会长林玉玲表示,中文出版市场在新加坡很有前景,中国出版商可以根据新加坡使用中文的不同人群要求,对出版的种类进行选择,对出版翻译内容作出相应调整。中国台湾崧博出版事业有限公司总编辑黄荣华建议,以电子出版为新的销售模式出发,将华文出版作品推向全世界。在他看来,电子书对于版权方多了一个出版销售渠道,对作者则多了一个曝光的区域,在多样合作下会产生多赢。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国际网络合作部经理赵靖认为,线上和线下业务相结合促进了国图公司进出口业务的快速发展,她希望在服务贸易上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海外资源优势,通过版权贸易为出版发行机构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国际中文教育产品如何走出去,也是出版人关心的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龙杰介绍说,为满足泰国汉语教学需求,高教社多年来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共同开展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和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高教社还专门搭建了国际中文在线教学资源平台——魔方汉语,泰国中小学教师也可利用该平台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进行备课并交流教学心得,通过这种数字化方式为教材在泰国的推广增加了竞争优势。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国际中文事业部主任付彦白认为,国际中文产品应该具有中国化、标准化、精品化、应用化、区域化、数字化的特征。该出版社海外拓展部副主任赵帅针对“如何将产品讯息有效传达中心客户”这一主旨,详细阐述了北语社积极利用海外平台与渠道进行地面推广,加强新媒体营销、维护C端客户群、定制海外本土教材系列等推广方案。该出版社北美分社运营总监袁世奇以“扎根美国十年、北语社梧桐出版社推动中国出版物进入美国国民教育体系”为题,介绍了北语社梧桐出版社以本土化运营、本土化研发、本土化推广三位一体新格局,通过研发出版本土化精品教材,自建海外本土化市场渠道,实现本土化运营的创新发展案例。

  在外文出版社,如何增强中国出版的国际传播能力成为走访者集中询问的话题。外文出版社副社长贾秋雅认为,世界了解中国需先从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当代中国、读懂中华文明等方面入手。外文社秉持“用外文说明中国,以图书沟通世界”宗旨,出版的“读懂中国”系列图书、“大中华文库”等外文版图书回应了世界关切,深受国际读者好评。

  在交流研讨环节中,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副总编辑余原就该社海外出版遇到的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曹红玉就该社海外出版发行盈利情况和海外市场的相关疑惑,江西高校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助理李智慧就关于海外出版的产品包装形式,天津人民出版社国际出版中心主任孙瑛、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版权部主任杨定安就海外出版的推广合作等问题,与北语社的袁世奇、付彦白、赵帅分别进行交流咨询。

  协会搭台,企业“唱戏”,形成了一批合作成果。

  现场会上,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与北京蒲公英童书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代表达成签约意向;中国台湾崧博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北京崧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代表达成签约意向;新加坡大众书局与江西高校出版社代表达成签约意向。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董事长郝运表示,北语社对标中国出版走出去要求,希望与各位同行一起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出版走出去效益三个方面共创机遇、共谋发展。在当今国际形势变化的情况下,大家交流探讨中国出版走出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出版促进会文化出版合作国际事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大伟表示,现场会旨在提供非常真实有效的海外市场信息和走出去经验分享,希望通过这样务实的交流和探讨学习机会,促成更多合作,促进更多的中国出版物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