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努力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

图书漂流在高山草原放牧区

作者:本报记者 田野 文/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28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图书馆深入草原放牧区设立图书漂流服务点,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


  “要想找到珊瑚和玛瑙,就得下到大海里;要想找到宝石和碧玉,就得翻过万水千山。”这是生活在我国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裕固族群众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饱含着他们对优质文化服务的憧憬。

  今年是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在地图上,肃南县由互不相连的四部分组成,生活在这里的裕固族群众,至今保留着传统的游牧生产生活习惯,流动性大。如何在这种特殊的地域,让群众随时随地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优质文化服务呢?

  记者近日在肃南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通过不断努力实践和探索,书写了西部民族地区着力夯实文化惠民的精彩篇章:现在这里除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外,还有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公共电子阅览室、100余个农牧民书屋、3个城镇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虽然现在的手机看视频、看新闻很方便,但看纸质图书别具意义,有种‘忙时耕作闲时读书’的惬意感,既能缓解农忙的疲惫,又能开阔眼界,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家常,还能增进邻里和睦关系。”肃南县大河乡金畅河村农家书屋管理员顾文林认为。

  这两年,肃南县根据群众阅读需求,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在城区打造“15分钟阅读圈”、在高山草原放牧区设立图书漂流服务点等,不断延伸阅读服务半径,进一步满足了农牧民群众的读书需求。肃南县明花乡黄土坡村牧民安吉岩说:“图书漂流服务点为我们送来了科学文化知识,能有效帮助我们学习畜牧养殖知识,让我们的牛羊更健康。”

  肃南县委书记陆思东介绍,过去70年,肃南县有近1万名山区群众搬出大山、集中定居,80%的常住人口在县城或集镇安居乐业。

  大河乡裕昌社区是当地最大的农牧民定居小区,索国海一家现在就生活在这里。1995年高中毕业的索国海便开始放牧生涯,直到定居之前,每年多一半的时间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谈起当下的生活,索国海笑着说,定居以后,没有那么辛苦了,社区的农家书屋成了他常去的地方。书屋里经济、法律、畜牧养殖、生产生活常识类的图书是他平常最喜欢看的。经济类的图书能够提高他的致富能力;法律类的图书使他学会了如何维权,认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畜牧养殖技术类的图书对他从传统放牧向舍饲养殖转变的帮助最大。

  便捷的阅读服务体系为肃南县群众提供文化“红利”的同时,优质阅读内容供给进一步夯实了肃南县书香社会建设的基础。

  “自1958年7月建店以来,肃南县几代新华人不怕路途遥远和艰苦环境,毅然深入偏远的牧区,为那些渴盼知识的农牧民群众送去了各类优质图书,更为民族地区的进步与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肃南县新华书店副经理张静波告诉记者。

  如今的肃南,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补短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让优质文化服务“触手可及”,也为满足当地农牧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奠定了基础。陆思东表示,70年来,肃南县书写了温暖厚重、幸福美好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