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不够好、不够多、不够优、评奖层次不够高”?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内容制胜工程”助力选题“精耕细作”
对标中国新闻奖设20个采编专项小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26
本报讯 (记者汤广花)“消息最忌讳笼统和抽象,最讲究具象和实在……采写一条消息,要尽量挖掘大主题,同时选好小切口视角、具象化表达、故事化呈现,这样的消息含金量才会更高。”“《武汉入选“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是一条工作性消息,是‘自上而下’的工作视角,可以转化为‘自下而上’的民生视角,采用这样的标题和角度:出门最多一刻钟,就能找到医疗点。”这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消息小组”近日在工作例会上交流的部分内容。会上,来自该集团不同媒体、不同部门的43名记者通过学习分享《湖北日报》历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作品和近期一些经典消息策划、采写案例,不断提升采访写作能力。
像这样的新闻采编专项小组,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目前共有20个。今年7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正式启动新时代融合传播“内容制胜工程”。集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社长、总编辑任组长,对标中国新闻奖评奖项目设立20个专项小组,实行集团采编战线跨平台、跨部门人员组合。目前,共有285名《湖北日报》及各子媒体的采编人员,根据兴趣特长和工作实际,报名参加各专项小组。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启动新时代融合传播“内容制胜工程”是集团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然逻辑”。过去11年,该集团大力推动全员“转思维、转阵地、转作业方式”,践行“端网速度、纸媒深度”,实施“三轮驱动”战略,建设区域超级传播平台,积累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优势。“下一阶段,我们要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建设新时代融合传播‘内容制胜工程’,并以两年半为期限,重点解决好的作品‘不够好、不够多、不够优、评奖层次不够高’等不对称问题,推动集团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为确保内容生产行稳致远,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注重运用好常态机制与非常态机制的“双机制”保障。常态机制是指集团各部门、媒体的正常工作机制;新时代融合传播“内容制胜工程”各专项小组属于非常态机制,是跨部门、跨媒体的兴趣爱好组合,小组成员通过开展学习交流、实战比武等,提升新闻素养。一般选题线索可以在部门常态运行框架内完成,特殊线索可以在专题小组里开展思想碰撞、集智攻关、大题大做、重题重做,集中力量推出更多优秀新闻产品。目前,已推出了《总书记点名的这位音乐家还创作了地大校歌》、《巴黎和北京 两个“儿子”牵着“妈妈”的心》、“洞庭湖堤决口封堵救援”全媒报道和“文化中国行 荆楚风华”、“揭秘新职业”专栏等一批优秀新闻作品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