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何为松弛感

作者:《新民晚报》记者 厉苒苒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16


  法国人的松弛感,是来巴黎之后感触最深的。塞纳河边、埃菲尔铁塔下,阳光、草地,就能“种”出一地的巴黎人。野餐、观赛两不误,小憩、工作两相宜,包裹全城的奥运粉是生活赠送的小惊喜,“享受奥运”成为每个巴黎人的口头禅。

  但很可惜,这份奥运限定版的松弛感,注定不属于奥运记者。带着羡慕看他们一眼,匆匆而过,一天平均跑三四个赛场的我们,注定无法松弛。

  从北京到东京,再从东京到巴黎,16年4届奥运,我参与报道奥运的工作强度直线飙升。不似东京奥运会时,短视频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这次巴黎奥运会,在融媒体报道领域,几乎每家媒体都是铆足了劲。几乎所有的文字记者都带着视频任务出发,记者恨不得每个人都是三头六臂,吹一口气,能分身数个,一个写稿、一个拍摄、一个出镜、一个直播、一个剪辑,还得有个发布的……兜了一圈,除了吃饭睡觉,便没有更多的时间。

  手机里,1000多段视频素材记录了这些天的采访生活。而关于奥运的所有记忆,如今想来,却需要在一条条爆款中,寻找痕迹。16天,5亿的流量——这是属于我的奥运勋章。

  如此艰辛,但我依然还是觉得很值得。因为,每一场比赛见证历史的“与有荣焉”;因为,一次次真情碰撞之后,那种被温柔对待的感动。

  “乒乓奶奶”倪夏莲,认识也已经有五六年。每次和她聊天都会心生欢喜。像是隔壁邻居家的姆妈阿姨,见面第一句,她总是会问你:“饭吃过了伐?”会指挥先生帮我拿水、拿饮料,聊天开心时也会发嗲,一个劲儿说:“侬刚对伐?”更重要的是,从她身上,能够真切感受到那种“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的热忱态度。我想学她那胜负早已无需挂心,专注当下、享受此刻的放松心态。

  刘翔的恩师孙海平,第六次的奥运之行,我见证了过往的大半。从体育记者生涯初期就始终跟随,在我的字典里,“师父”就是孙海平的特定称谓。带着两个“00后”小徒弟闯巴黎,退休已9年多的孙海平,如此劳累的背后,只有一个信念:我还想为中国跨栏做点什么。

  还想做点什么,还想再多做点什么,还能再做点什么……这其实也是每天我问自己的问题。直播、AI主播,每次大赛尝试一点新技术、获得一点新提高,这也是我的小小信念。

  还有很多很多新接触但被圈粉的年轻偶像,他们落落大方、真情自然,他们为了梦想全力以赴,终于到达辉煌的彼岸。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梦想闪耀的模样,受他们鼓舞,每天动力再提升。

  其实所谓松弛感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参与奥运、融入奥运,燃情岁月中,经历会让自己成长。

  无所谓松弛与否,保持内心的澄澈,全力以赴心之所爱,这是奥运教会我的。谢谢巴黎,再见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