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体编织一张全方位、多层次奥运报道网——

全民共赏,打造奥运视觉盛宴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朱小苗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16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当地时间8月11日,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黎闭幕。巴黎奥运会让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体育盛事。媒体奥运会报道,不仅是对运动员赛事的传递,更是激发全民体育热潮、展现国家风采与文化自信的绝佳机会。

  在本次奥运会的比赛过程中,中央媒体都对其进行了高度关注和报道,以多样角度、多种形式的精彩报道呈现,携手为我们编织了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的奥运报道网,让我们得以第一时间了解奥运赛讯、体育健儿风采,引领全国人民乃至全球观众共赴这场体育与文化的双重盛宴。


  专栏关注 烘托赛事氛围


  不同于单项体育赛事往往在几天内就能决出胜负,本届夏季奥运会不仅项目繁多,赛事安排紧凑,而且从7月26日至8月11日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每天都有不同项目的奖牌诞生。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采写并报道这样一场持续时间长、项目众多的体育赛事,对相关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极高的挑战。许多媒体都选择开设专版,对本次大赛进行长期深入的跟进报道。

  自7月27日起,《人民日报》每日特别推出两版“第三十三届夏季奥运会特别报道”,集中展示该报记者精心采写与策划的各类奥运文章。除了实时更新赛事资讯,还特别设立了《奥运观澜》《奥运纵横》《奥林匹克与我》三大特色栏目。在《奥运观澜》栏目中,读者可以跟随深邃的文字,共同探寻奥运会所蕴含的丰富魅力与深刻感悟,无论是《在交流中触摸不同文化的脉动》所展现的文化交融,还是《坚持,源于热爱》中对运动员纯粹初心的细腻刻画,都让人回味无穷。《奥运纵横》栏目则另辟蹊径,为大家提供了观察本届巴黎奥运会的新视角,讲述赛场之外那些同样动人的故事。这里有传递团结与友谊的金属制徽章背后的故事,也有老对手间惺惺相惜的温馨瞬间,展现了奥运会超越竞技的深层意义。至于《奥林匹克与我》栏目,则每期聚焦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运动员、教练或奥运相关人士,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将他们与记者的访谈内容精心整理成文,生动呈现他们对本次奥运会的个人见解与深切期待。马龙、肖若腾、郑钦文……众多知名运动员在该栏目中真诚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与独特见解,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与启发。

  与此同时,自7月26日起,《光明日报》固定在其4版或8版位置推出了《巴黎奥运会特刊》,该特刊内容全部由该报记者精心采写。相较于其他报纸,该特刊在图片选择上独具匠心,常用动感十足的运动员形象作为配图,以吸引读者眼球。此外,特刊还特别开设了颇具文化气息的《塞纳河走笔》专栏,用细腻的文笔展现了对奥运会的深入观察与深刻思考。

  《工人日报》从7月26日起,在周一至周五的报纸第8版特别开设了《巴黎奥运会专刊》,其中“奖牌榜”和“奥运看点”实现了日日更新,为所有关注奥运会的读者提供了最新、最及时的一手资讯。除了紧密追踪赛事结果外,《工人日报》的《塞纳印象》栏目也令人印象深刻,该栏目由该报特派记者撰写,不仅以通讯的形式深度挖掘赛事背后的精彩故事,带来更加详细生动的报道,还记录了如获奖运动员在特罗卡德罗广场走秀等趣味横生的花絮,为读者呈现了多个维度的巴黎奥运会风采和独特的城市掠影。


  专题深入 聚焦奥运热点


  在官方网站及新闻平台上开设巴黎奥运会报道的专题页面,通过精心设计的栏目布局与丰富多彩的选题,为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也是这次主流媒体报道巴黎奥运会的主要形式之一。

  新华网特别设立的“巴黎奥运会”专题,在众多媒体的奥运报道中尤为抢眼。该专题内容丰富多元,不仅配置了包括英语、法语、日语在内的八国语言页面版本,还创新性地推出了多项独家报道栏目。其中,《大咖面对面》栏目尤为引人注目,新华社记者通过现场专访,与本届奥运参赛运动员、业界专家及相关人士深入交流,通过多角度的提问,呈现了一系列活泼且专业的视频采访,让观众得以更全面地了解运动员的个性与风采。《奥运最强音》栏目主要是回顾历史的系列访谈视频,邀请了自1984年许海峰为中国射落第一块奥运金牌以来,至2024年巴黎奥运会前夕,涌现出的众多体坛代表人物,共同重温了一代代奥运健儿的辉煌故事。《闪耀巴黎》栏目则为每位巴黎奥运会金牌得主精心制作了获奖海报,展现了他们夺冠时的精彩瞬间与冠军风采。除了上述栏目,专题中的《巴黎第一线》《我在现场》等诸多特色栏目也各具魅力,这些栏目不仅彰显了新华网作为主流媒体的专业性与全面性,还体现了其在全媒体报道领域的强劲实力与创新精神,为观众带来了新闻资讯上的享受。

  中国日报网针对巴黎奥运会推出了“世界看奥运”专题,该专题别出心裁地采访和收录了许多外国专业人士对于本届奥运会的看法,对国外媒体的报道和网络讨论情况也有所关注总结,为大家提供了从不同角度看待巴黎奥运会的机会,展现了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体育精神。

  相对于其他媒体从奥运会整体来安排报道专题,中国新闻网则是从人物出发着眼,在自身的特别栏目《中新人物》中邀请了本届奥运会中的许多重量级嘉宾进行独家专访。在专访中,受众不仅能看到运动员辉煌的现在,还能在过往的点滴中体会到成长的一路艰辛,譬如在体操运动员张博恒的专访中,他既是3岁就被送到学校的“爱哭鬼”,也是赛场全能的“六边形战士”。在这样强烈的反差中,受众对张博恒的成长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渠道广泛 尽显奥运风采


  巴黎奥运会媒体报道领域也有许多不同报道形式的涌现。在传统专版专题报道之外,多元媒体分发平台与新颖报道形式也多有出现,为全球观众带来更加生动鲜活的观赛体验。

  在中国青年网的“龙腾”奥运数字舞台上,一系列独家视频以Vlog的形式精彩亮相,其中以《中国青年报》为记者梁璇打造的“璇转奥运会Vlog”系列最为典型。“璇转奥运会Vlog”系列从记者自身所见所感出发,以第一人称视角对本次巴黎奥运会进行拍摄,出品了如《奥运会结束前,再看一眼奥运村吧》等Vlog视频,用生活化的轻快呈现形式使观众仿佛置身现场,跟着记者一起深度体验了本届奥运会的相关日常,极大地增强了受众的情感共鸣,构建起与观众间更为紧密的桥梁。

  人民日报客户端则在7月27日重磅推出了纪录片《上场,奔向巴黎的101天》,该纪录片在紧张的倒计时训练中采访了正在努力备赛的各位运动员和教练们,用镜头语言细腻刻画了运动员们为圆梦巴黎奥运会所付出的不懈努力。随后,8月11日推出的水墨画视频《一镜到底!水墨手绘再现中国奥运健儿高燃瞬间》更是别出心裁,运用传统水墨画与现代视频技术巧妙融合,将中国健儿的辉煌瞬间定格。

  7月26日,解放军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深度文章《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到十四亿人的奥林匹克》,该文章回溯中华民族百年奥运追梦史,展望今日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征程,激发广大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与此同时,在微博平台上,中国妇女报微博号立足自身关爱妇女的报道立场,持续主持着#奥运中国女将太飒了#等相关话题,在微博上不断转发各类女运动员的最新赛讯,引得许多网友纷纷祝福。这些话题和相关词条展现了女性为体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也体现了对女性运动员的别样人文关怀,赢得了各个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