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把一颗颗珍珠送到岸边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13
我参加过很多书展,国内的、国外的。我参加上海书展的次数并不多,印象却无比深刻。它有这么几个特点,让我感到震撼。
比如,参展的图书品种非常多。如果你问我“书海”在哪里,我一定会告诉你,“书海”就在上海书展,你可以去那里尽情遨游,也一定能淘选到你的最爱,并且你一定能偶遇美丽的意外。如果你一直抱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你读的书,那么在这片“书海”里游一两天吧,你一定会为自己的嗔怒感到惭愧。它明明早已经在彼岸诞生,只是你的目光短浅,还在此岸流连。几年前,我在上海书展闲逛,发现无数种我未曾听说过的书,以至于心生退却情绪——天底下的书已经都被人写了,并且出版了。那么,我还有必要继续写下去吗?如果非要写下去,我的书该以何种面目出现才不会淹没在这汪洋大海中?我站在辽阔的海边,发现了自己的渺小。其实每次走在书展现场我都会生出卑微的情绪,但在上海书展受到的冲击最震撼。我回到家里,很长时间不愿意动笔写作。我的精神被击溃了,我需要重整河山,再建自己的写作信心。而一旦完成重建,我的文学筋骨好像比从前结实了很多。摧毁、重建,再摧毁、再重建,创作不就是否定之否定的羽化成蝶吗?
又比如,书展现场的读者特别多。作者与读者,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就像太阳和月亮,难得一次“日月同辉”。这些年,出版社和书店特别注重为我安排读者见面会,以此推动图书销售,我也经常通过这些活动与读者见面,跟他们面对面交流,收获颇多。第一次参加上海书展,我刚走进展馆便惊呆了,只见通往入口的过道已经变成一条长河,它正缓缓流进“书海”。我犹豫再三,懵懵懂懂地化作一片水花汇入眼前的河流。我顺流而下进入展馆。接下来,我不得不在这浩浩荡荡的潮流中调整方向,寻找属于我自己的“码头”。我不停地询问,反复修改方向,一会儿顺乎主流,一会儿拐进支流,不知在这洪流中沉浮了多久才找到了我自己的“码头”——新书签售现场。那天,我唰地见到了“我的读者”,他们活生生,近在咫尺,我甚至与他们拥挤在一起。在那一刻,我从“码头”上掉下去,重新沉浮于读者的洪流。我惶恐,激动又惭愧,我嫌弃自己写得不够漂亮。可是,一切都晚了。我们不得不坦诚相见了。我也彻底明白了一个事实——不管是否见面,我都与他们同在,我必须大大方方接受他们的检验,喜爱或者挑剔,我也必须冷静面对,并从中压榨出几滴有营养的汁液。不知不觉,他们塑造了我,甚至在一点一点改造我。如今我时常问自己,我还是当年的我吗?我翻开当年写的第一篇小说、第一篇童话、第一篇散文,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青年站在我面前。我能确定,他就是我,我就是他。可是,我又忍不住反问自己:他果真是你,你果真是他吗?改变我们的,是阅读,是阅历,是阅尽人间沧海与桑田。而任何一个作家的文字里面都隐隐约约闪耀着读者的影子,这其中也包括我。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即将举办,我的若干新书旧作展览在那里,一片一片叶子在那片书海中漂荡、沉浮,接受读者的观看与审视。
它淹没了什么,它也把一颗颗珍珠送到岸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