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 全屏阅读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打开书有所收获 合上书有所思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02
图1
图2
主题:精品出版与全民阅读
嘉宾:出版家、作家、韬奋基金会原理事长 聂震宁(图1右一)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 马国仓(图2右一)
《大道》作者 李玉梅(图1左二)
《新声》作者 杨仕芳(图2右二)
漓江出版社总编辑 张谦(图1右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副总编辑 冯波(图2左二)
主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闫松
你觉得一条“大道”可以有多大?沿路走访会见到什么人、什么事?你知道乌英吗?你会想到那是一个名叫“美丽的新娘”的苗寨吗?你了解凤凰村吗?一封来自村里面的“英雄帖”会带来哪些故事?你去过漓江吧?但你知道漓江源头猫儿山管护员的工作状态吗?
这里面有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很多的景。这里面有世界格局里的中国,有乡村振兴里的中国,有山间水岸里的中国……要了解这些故事,可以走进《大道》《新声》《凤凰飞》《江如练》这4本书;要深入这些作品,可以坐在“红沙发”上听听作者、编者、学者的态度。
7月27日下午,一场主题为“精品出版与全民阅读”的“红沙发”访谈在第三十二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行,为读者带来精彩的阅读体验。访谈中,围绕漓江出版社和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道》、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声》、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凤凰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江如练》这4本书,《大道》作者李玉梅、《新声》作者杨仕芳、漓江出版社总编辑张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副总编辑冯波,与特邀嘉宾——出版家、作家、韬奋基金会原理事长聂震宁,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马国仓,互动交流,展开探讨。
《大道》:通南通北通人心
“‘大道’就是指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什么叫‘大道’呢?因为它足够大。”这是李玉梅自己的解释。
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黄金纽带。《大道》是首部全景式反映这项国家战略建设的报告文学作品。
李玉梅说她的写作过程“完全是一个发现之旅”,她实地采访了近70位建设者,从人出发,以小切口反映大工程、大棋局。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广西是海陆交汇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推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桥头堡。《大道》在题材选取上,采用对关键节点区域“聚焦叙事”的方法,主要以平陆运河和北部湾港的建设为中心,见微之著。
李玉梅将主要篇幅用于书写“努力建设通道以及生活被这条大通道改变的人”,他们虽然职业不同,位置不同,作出的贡献也不尽相同,但在书中都焕发出实现人生价值的光彩。“我希望大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有这样一些鲜活的建设者。”比如在平陆运河的建设者中,一位开挖掘机的司机告诉李玉梅,“多年之后当我成为爷爷,我就可以告诉我的孙子这条河是我挖的。”
“《大道》写作过程中的采访可能涉及一二百人,有时候作者和受访者的一个对话当中就会讲出另一个人的故事,寥寥几笔,跃然纸上。”聂震宁很能体会报告文学写作所花费的精力。
“记录时代是报告文学作家的责任。”李玉梅是一个认真的记录者。
“新时代,党中央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沿线地区开发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聂震宁认为,李玉梅的《大道》聚焦这一重大事件,题材的初创性和文本容量的丰富性,赋予其独特价值,“作者和出版社有格局,有眼界,有追求。”
《新声》:天然自信发心声
《新声》是一部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反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报告文学作品。作品以桂黔交界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的口吻,讲述了乌英夜校班以新编苗歌、古诗词苗语新绎等方式帮助苗族妇女学习普通话的故事。几年时间内,乌英妇女从不会说普通话到能进行日常交流,再到会用诗歌表达生活,终于发出了自己的新声,同时传承了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和增强了振兴乡村的能力和信心。
乌英,苗语意为“美丽的新娘”。这份浪漫,打动了侗族作家杨仕芳接下这个写作任务。
“当准备创作这个题材的时候,又遇见了那些努力学习普通话的苗寨妇女,我是很感动的。”杨仕芳在她们身上看到了母亲的影子,“我母亲跟她们一样没有念过书,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在乌英妇女身上,我看到了那种天然的、纯粹而高贵的、与生俱来的良善。”
杨仕芳行走于乌英,记录苗寨的发展与变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只有语言相通,才能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作者是在两位亲人接连去世、自己又遭遇车祸等一系列变故的情况下,带着生活的阴影接受了任务,在多次深入乌英实地采风后,他走出阴影,与乌英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马国仓为杨仕芳的情感所动容,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杨仕芳用小切口、小细节、小故事,表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大主题。
“创作可谓不易,编得更加精心。”书中干练的文字、强烈视觉效果的图片,都给马国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凤凰飞》:见真见情见细节
长篇小说《凤凰飞》是作家温燕霞的最新力作,小说由一封“英雄帖”引出回乡创业热潮,讲述了老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故事,生动鲜活地展示了乡村大地上的喜怒哀乐和勃勃生机。
温燕霞多次深入江西进贤、高安,广西南宁、防城港,山东济宁、曲阜、邹城等地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进行采访,为小说创作积累素材。
“小说循着柳家三姐妹收到凤凰村的‘英雄帖’回乡创业的线索,引出了张孝哲、严金平夫妇,严庆瑞、欧阳梦夫妇等乡亲邻里之间精彩的故事。”聂震宁现场脱口而出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并表示这些情节和人物“很细节化,很生活化,很故事化”。
“这些人把一个‘泥凤凰’一样的村子改造成‘金凤凰’。”张谦说,书名定为“凤凰飞”便是寄托了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作者心中装着新时代乡村生活的广阔图景,信笔游走于普通人的日常,包括邻里纠纷、情感生活、创业艰辛等等。张谦认为,《凤凰飞》里面的人物不是简单化、扁平化的,是立得起来的、有血有肉的。就像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所言,“总有格局在实情中,也总有方向在细节上”。
这一点,聂震宁非常赞同:“这本小说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有近4万册的发行量,说明书是好看、耐看的。”
《江如练》:山美水美人更美
报告文学《江如练》聚焦60余名身处环保一线的工作者,以“江源序曲”“灵渠之灵”“山重水复”“各行其道”“漓水船家”和“河背之表”等6个篇章,由漓江源头写起,由北向南,涉猫儿山、灵渠、阳朔等地。
“这本书的策划起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桂林考察时,对漓江山水生态环境建设的嘱托。”冯波说。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和编辑团队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接触到很多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基层工作者,如保护漓江源头猫儿山的管护员、漓管委的执法队长等。作者任林举将他们刻在骨子里的关于漓江的记忆写进了《江如练》中。马国仓读出了作者的用心:“书里不仅有自然山水的描写,还有人文活动的叙事,更能通过漓江的治理史,看到山水人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江如练》既全景式展示漓江的绝美生态,又勾画出集情怀、责任、热爱于一身的各行业漓江人物,形成漓江自然山水风景线与护卫漓江人物风景线两幅美景。据冯波介绍,编辑团队陪着作者任林举从猫儿山出发,走了30多个村寨和洲岛,这本书里除了反映漓江最美的山水以外,最重要的是反映了漓江最美的人。
“从书中可以看到漓江两岸人民生活的常态和奋斗的场景。”这种感觉马国仓很强烈,他把对这本书的感受归纳为漓江流域是“生活的烟火味、人文的全景图,生态的变化史”。
访谈的最后,聂震宁和马国仓都对广西出版界今年推出的精品力作感到高兴。
“精品好书一定是有着一流的作者、一流的内容、一流的编辑、一流的校对、一流的印装、一流的推广、一流的评价的标志性图书。”在聂震宁看来,这4本书无疑都做到了。
“这是非常值得阅读的4本好书。多出好书是出版界永恒的主题,让读者多读好书要成为出版社的不二追求。”马国仓的观点是——好书,就是打开了有所收获,合上了有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