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荟萃中外文化精华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作者:本报记者 米瑷琪 文/摄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8-01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右)为“书香中国万里行·香港站”采访团成员讲解馆内展品。

  观众在“圆明园——清代皇家园居文化”特展前驻足参观。


  近处是繁华的街景,远处是茫茫的南海。在维多利亚港畔,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面朝大海矗立,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巧妙交融,成为香港中外文化交流的新地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3个中庭与户外空间相连,让观众在欣赏文化展品之余,还可以走到露台,饱览西九文化区、香港岛天际线、大屿山的亮丽景致,很多观众都会在这里拍照打卡。”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向“书香中国万里行·香港站”采访团成员介绍道。

  步入博物馆,仿佛穿行于千年时光隧道,真切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化的香港之间发生的奇妙“化学反应”。这正符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所承载的愿景——背靠祖国、扎根香港,贯穿古今、联通中外。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不仅承担着展示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更以海纳百川的气度,荟萃中外文化精华,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土与国际的文化桥梁。


  设计布展独具匠心 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交融


  “建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原因之一是香港市民对故宫文物和相关展览有很高的热情。从2007年开始,基本上每年都会有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到香港来展出,每次都会吸引大量香港市民前去参观。”吴志华表示,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和故宫博物院在2016年共同决定在香港西九文化区建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2022年7月3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吴志华介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从设计之初,就以中国传统建筑、中国艺术与香港城市景观三大元素为灵感,在传承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展现出古今融和之美,呼应故宫建筑文化的设计细节。

  远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上宽下聚、顶虚底实”,仿似中国古代艺术文物的建筑外形。走进博物馆,大量细节呼应紫禁城的景致,让观众身临其境。中轴线的概念,在博物馆中也有所体现。参照紫禁城中轴空间平面递进的布局,博物馆设计了3个面向不同方位的中庭空间,以垂直递进的布局贯穿整座大楼,同时巧妙地将9个展厅安排在不同楼层中。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是对紫禁城建筑进行现代化的演绎和香港风格的表达。

  吴志华介绍,开馆之初,顾恺之《洛神赋图》(北宋摹本)、清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900多件精选藏品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跨越千里,亮相香港展厅,向中外观众讲述着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开馆至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了“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等展览,用贴近时代的策展方式,吸引了广大香港市民关注。“我们设置的专题展览‘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以时间为脉络、不同空间为场景,让观众了解清代宫廷的生活点滴,从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吴志华说。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文物为基础,以建筑为传承,努力做好中华文化的“宣传者”,以香港视角重新诠释故宫文化,为观众带来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漫游。


  推动中外文化深度对话 在博物馆里遇见世界


  “太精美了!”在展厅9里,观众们对着一件带有浓郁“中国风”的红色外套发出连连赞叹。这是一件18世纪法国男性贵族穿着的红色半长丝绸外套,但从服装的布料样式到颜色图案,无不透着浓郁的中国元素。吴志华说:“当时中法之间已有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很多服装都参考了中国元素。”

  今年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日前联合举办的“法国百年时尚——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服饰与珠宝珍藏,1770—1910年”特展正在展厅9展出,近400件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精美绝伦的法国服装、珠宝与配饰,让不少观众实实在在领略了一把法国文明的浪漫和魅力。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助力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吴志华说,希望观众来到这里,不仅可以看到中国珍贵文物,也能欣赏到外国艺术,感受中外文化荟萃之美。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宣传者”,更是推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联系人”。除了积极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将继续做好“引进来”的工作,推动中外文化的深度对话与文明互鉴。“希望通过博物馆,讲好文物故事、中国故事,拉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球受众的距离,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成为联通内地与世界的关键枢纽。”吴志华如是表达其愿景。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吴志华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把握住香港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携手国际一流的艺术与文化机构,共同策划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览及高端学术论坛,以此践行博物馆的立馆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吴志华说:“我们致力于构建一座双向沟通的桥梁,不仅能与众多国际博物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还紧密联结内地的文化机构,共同推动中外艺术文化的交融互鉴。通过广泛合作,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舞台,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全球观众的目光,让中国故事与世界共鸣。”


  创新形式讲好文物故事 提升观众的互动体验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通过以人为本的布展策划、出神入化的多媒体互动装置,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观展体验。

  “我们希望以当代及全球视野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促进中华文化与全球观众的交流。因此,我们在展览中融合了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形式,如投影映射、沉浸式音频体验、高清视频展示、数码展品以及互动装置,为观众打造了一场多维度、沉浸式的文物探索之旅。”吴志华说,展览的设计表达凸显了香港特色,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文字解说,更将声音艺术与视觉影像紧密结合,以生动的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每一件展品都能以更加鲜活、立体的姿态展现在观众面前。

  比如,正在展出的“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圆明园——清代皇家园居文化”特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现圆明园昔日风光。在展示遗址出土雕花构件的区域,借助虚拟投影技术,重现圆明园从繁华到消逝的历程,现场观感十分震撼。

  传统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吴志华认为,通过跨界创新的方法,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馆内设有‘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山林市城──游历旧园新景’展厅,邀请了香港当代多媒体与跨界艺术家、策展人,运用现代视角与手法,对园林设计哲学进行创造性解读与演绎。”吴志华阐释道。

  买个文创带回家已经成为逛博物馆的标配,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同样如此。参观完展览后,不少观众会来到“ART EXPRESS by商务印书馆”礼品店。

  记者观察到,礼品店以“皇帝的多宝格”为设计理念,布局六大分区,不仅销售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文创产品系列,更精心搜罗来自世界各地与故宫博物院及展览相关精品、纪念品及书籍。“文创产品作为文化的创新性延伸,正引领着艺术融入日常生活的潮流。观众从这里购买了喜爱的文创产品带回家,可以将更多文化价值扩散传播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吴志华认为,好的文创产品能够成为博物馆之旅的点睛之笔,不仅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还能激发观众对文博场馆的兴趣。

  吴志华在采访中提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至今,广受中外观众的喜欢与支持,目前已经接待了超过250万人次的观众,众多观众更是成为“回头客”,多次探访,流连忘返。“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继续用轻盈的方式讲好厚重的故事,力求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传播至更广阔的天地,不断拓展观众看世界的视角和维度。”谈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吴志华坚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