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版权引进图书选题策划的几个关键点

作者:王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25

  版权引进意在加强国内外文化沟通与交流,让我国民众了解国外文化,学习先进技术。面对种类众多的国外图书,编辑在引进图书版权时应如何挑选?是否有一定的标准?引进版权后,图书的翻译怎样达到信、达、雅?又如何宣传推广,使图书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些是编辑在版权引进图书的选题策划中经常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策划版权引进丛书“普惠金融文库”的工作实际,谈谈版权引进图书选题策划的几个关键点。

  持续关注行业前沿,判断版权引进图书价值

  图书的专业性与前瞻性至关重要,读者阅读图书的目的就是了解新的知识、启发新的思考。版权引进图书成本较高,除了常规的编校、印刷费用,往往还包括较为高昂的版权费、翻译费等,因此编辑在进行版权引进选题策划时务必要准确判断该选题在国内翻译、出版上的价值。外版书已在国外上市一段时间,该书对国内发展是否仍有指导意义,是判断该书是否有引进价值的决定性标准。因此,编辑在平时就要持续关注行业发展前沿、了解国家政策,深入理解所在行业当下的发展需求,进而从专业价值和前瞻性角度准确判断图书选题价值。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普惠金融是今后我国金融工作的重要方向,也是金融工作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我国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各国对于普惠金融的政策标准和先进做法。为此,中国金融出版社积极策划与普惠金融相关选题,先后出版多部普惠金融领域的权威专著、大众读物,唯独缺少介绍普惠金融国际发展情况的引进版图书。笔者从此角度入手,希望能将国际上好的经验引入我国,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行业专家座谈,搜寻优质版权图书信息

  在确定普惠金融这一细分领域后,笔者便联系该领域专家进行座谈。从选题策划的角度看,权威、专业、前沿是筛选的标准。长期从事普惠金融研究、教学、实践的专家掌握更多的信息。对国际上普惠金融的学者有着更深的了解,对其代表作也如数家珍。经过沟通,我们特别邀请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穆争社博士以及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的学者进行座谈。穆争社博士主要从事普惠金融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该领域享有盛誉。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是国内首家培养小微、普惠金融高素质人才的体制机制创新学院,多年来深耕普惠金融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与专家座谈中,笔者了解到许多国际上知名的普惠金融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他们的作品。行业专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例如穆争社研究员提出世界银行、普惠金融联盟等国际组织定期发布普惠金融政策及实施情况的报告,国际组织的报告反映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最新情况,对我国普惠金融政策的制定很有借鉴意义;浙江工商大学的学者认为,我们也可适当引进小微金融、普惠金融方面的权威教材,助力我国人才培养;浙江工商大学的学者还建议,发展中国家普惠金融相较发达国家发展更好,因此图书选取也博采众长,如孟加拉国、阿曼等国家有影响力专家的作品也可考虑。专家座谈为我们版权图书的选取提供了重要信息,利用这些信息笔者圈定若干本待选图书,准备做进一步调查。

  防范出版风险,深入调查图书内容和作者背景

  版权引进图书涉及作者范围广,图书内容水平参差不齐,有精华也有糟粕,在版权沟通过程中,我社一般都会先向外方申请样书,编辑浏览全书,对所述内容进行初步审读。审读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图书内容是否涉及意识形态问题,表述是否与我国的价值观相符。二是书中是否涉及对我国情况的评价,评价是否准确客观,是否与我国相关领域政策一致。三是书中是否有图片,图片内容是否涉政治性问题、是否积极向上。尽管进行了仔细审读,在版权引进合同中,也必须约定我方有对内容进行修改和删减的权利,有不符合要求的内容必须修改和删减。我社非常重视对相关作者的背景审查,通过多渠道了解作者背景及发表言论,对于政治背景模糊或有不当言论的作者,取消其图书版权引进计划。在确保图书内容质量与作者背景过关的前提下,再申报选题,由出版社编辑委员会确定是否予以引进版权、翻译出版。这种严谨的做法,成为了版权引进图书风险的一堵“防火墙”。

  在“普惠金融文库”选题策划的初审过程中,每一本书都遵循了先审再定的步骤,在购买版权之前都严格审核图书内容和作者背景,确保不出政治性差错。

  与国外出版商沟通版权状况,签订合同

  在确定版权引进图书品种后,笔者积极与国外版权商沟通。外版书版权情况较为复杂,有的由版权中介代理,有的在原出版社或作者手中;如果想翻译出版国际组织发表的报告,则需获得其单独授权。在签订合同时,也有许多注意事项。第一,我方是否享有中文版的专有出版权。如果不享有专有出版权,则市场上可能存在多个译本,影响图书的营销工作。第二,版权费用是否在预算内。第三,对于出版周期与销售周期的要求。第四,对于封面设计和版权页的要求。“普惠金融文库”初步确定了四本拟引进图书,包括一本小微金融领域权威教材、一本普惠金融领域的前沿著作、两本由世界银行及普惠金融联盟等国际组织编写的报告。经过与外方多次沟通,我社获得了四本书的中文图书专有出版权;测算后版权费用均在预算范围内;世界银行、普惠金融联盟为支持我国普惠金融方面的研究,还免除了版权费用;这体现了国际组织希望与我国就普惠金融发展进行交流的愿望,也进一步坚定了笔者做好这个选题的信心。

  精挑细选译者,保证图书翻译质量

  翻译水平对版权引进图书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一部作品原著未激起波澜,却因译者高超的翻译水平而在其他国家声名远播。当然,一部版权书如果没有好的翻译,也无法展现原著的风采。笔者认为,挑选好的翻译主要参考三方面因素。首先是译者的外语水平,这是进行翻译的前提。其次是译者的专业能力。金融领域专业性很强,普惠金融又是一个细分领域,译者只有深刻理解普惠金融的内在逻辑、领会该领域的政策方向、掌握普惠金融的专业术语,才能把原著的精髓用中文准确表述出来。最后是译者的时间与精力。“普惠金融文库”的译者定位是普惠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这类人群工作繁忙,如果不下决心专门抽整块时间来做翻译工作,可能难以达到满意的翻译效果。综合考虑外语水平、专业能力、时间精力三个因素,笔者联系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研究人员、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在内的多位潜在译者,优中选优,力求为“普惠金融文库”挑选出最适合的译者。

  以丛书出版的形式扩大影响力

  图书实现较好的社会效益,需要以一定的销售量作为基础,从而产生传播力和影响力。将相同领域的图书汇编成为丛书,相较于出版单本图书的“单打独斗”,将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读者可能因为认同某一本书而搜索、购买丛书中的其他书,从而产生联动效应。“普惠金融文库”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与世界银行、普惠金融联盟、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组织等多家权威机构联系,将其发布的多本重量级报告结集出版,产生规模效益,进而扩大丛书影响力。该丛书目前已出版三本,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读者反映目前市场上普惠金融方面的著作多是对我国情况的分析与展望,少有展现国际上普惠金融政策与实践的著作,“普惠金融文库”正填补了这一空白。后续“普惠金融文库”还会不断扩充新的作品,笔者力争将该丛书打造成普惠金融领域的畅销丛书、长销丛书。

  (作者单位:中国金融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