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举办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推进培训班——

以保护+创新繁荣民间文艺

作者:本报记者 朱丽娜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18

  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3国际版权论坛开幕式上,呼和浩特与其他9个城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 资料图片


  悠扬的呼麦、长调,百米剪纸长卷,颇受海内外消费者欢迎的民族皮雕……种种民间文艺精品创作背后,是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支持民间文艺产业发展的缩影。

  日前,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自治区版权服务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与呼和浩特市版权局共同举办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推进培训班,进一步推进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助力呼和浩特市民间文艺版权产业发展走上新台阶。


  同创作者一起想办法


  2023年,呼和浩特市入选第二批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民间文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极其珍贵且不可替代的。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韩勇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为不断提升全社会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意识,近年来,呼和浩特各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创新思路,有效开展多项工作,不断提升全社会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意识,强化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和运用,对推进民间文艺产业发展、激发文化产业创新活力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工作开展越来越深入,韩勇和同事们也发现,是时候将版权保护与转化的专业性更加提升一些。“经过前一阶段的工作努力,现在大家的版权保护意识逐渐形成,需要更为专业的版权保护和维权措施指导,尤其是在民间文艺版权转化、创造实际经济效益方面,需要我们和创作者一起想办法。”

  韩勇在培训班上首先着重强调了民间文艺重要的社会意义。他说,民间文学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特色,还对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民间文学艺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因此,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般而言,民间文学艺术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指由某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作出来并世代相传,集体使用的歌谣、音乐、故事、戏剧、舞蹈、建筑、主体艺术、装饰艺术等作品、素材或风格,具有集体性、区域性、延续性的特点。“民间文艺版权保护既具有广泛性也具有针对性,要把握艺术审美和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民间文艺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工艺、民间信仰与民俗等众多门类。其中,民间文学的核心知识是原创与内容,民间艺术的核心知识是表演与形象,民间工艺的核心知识是造型与技艺,需把握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的核心。”韩勇说。


  摸清家底再布局


  民间文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受到现代化浪潮冲击的薄弱环节,而版权是对民间文艺进行保护的有效途径。

  培训班上,韩勇就版权的基础知识、民间文艺作品与版权之间的关系、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的国内外立法进程等方面对民间文艺和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并围绕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和运用的难点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享。

  针对呼和浩特市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工作,韩勇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建议与对策:将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成为有世界标识度的民间工艺品牌;与乡村振兴相融合,乡村是民间工艺文化的富集地,试点地区应进一步将民间工艺品牌打造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民生消费的社会品牌;加强地方行政立法工作,针对具有“难开发、易复制”特点的民间工艺,制定版权保护办法;延伸价值链,加大跨界融合,提升产业层次。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既增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通过学习实际案例增强了运用的能力,是对业务能力一次很好的提升,受益匪浅。

  关于如何更好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韩勇用3个关键词“高质量创造”“高水平保护”“高效益运用”提出了他的思考。

  “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要摸清家底开展作品、产品的保护和转化布局。在高质量创造方面,我们需要更多自主文化品牌和版权的精品力作,应该把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和现代传播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比如说丰富的民族文化、悠久的传统文化、特色的红色文化等等;高水平保护要求我们应该运用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推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高效益运用则是需要仔细分析版权经济几个重要的指标,即版权作品的价值量、版权产品在相关市场的占有额、版权产业在贸易中的交易额,以及整个版权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韩勇说。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呼和浩特市也将以推进试点工作为契机,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厚底蕴,持续推动民间文艺发展和繁荣,积极促进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价值实现,为提升当地文化能级、建设北疆文化高地作出版权工作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