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敦煌学必须走出去

作者:荣新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24-07-12


  本书来源于我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系列讲座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课堂上的两次课程,总题目叫“满世界寻找敦煌”。

  我曾在1996年出过一本《海外敦煌吐鲁番文献知见录》,有一位香港学者写了一篇书评,在台湾《汉学研究》上发表。他说这本书里只有学术的内容,至于作者一路访问中的感受,我们是读不到的。那么,我今天想通过这一系列讲演,把我心中那些澎湃的心情,以及这项历时40余年的艰辛考察经历,用我的记忆所及,给大家复述出来。

  1985年我第一次在欧洲游历,构成前四讲: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1990年到1991年,我先在日本各地把能够进得去的收藏都看了一遍,然后飞到英国,又去了列宁格勒、巴黎。以后出国的机会更多了,我把这些集中在一个点上铺陈开来,日本地方较多,用了两讲;英国和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各一讲;1996年在德国柏林讲学三个月,把柏林的吐鲁番文书整个翻了一遍,构成一讲;然后是美国的各个小收集品。中国除了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外,比较零散,所以用两讲分别重点讲我所见之敦煌和吐鲁番文献的情况。大概是把时间顺序和地域分区,安排到12次讲座当中。

  每一讲的结构,先介绍这个地方的收藏,为什么要到这个地方去找材料;然后介绍调查过程,不仅仅是学术的调查过程,也有当时的一些旅行见闻。这些东西可能今天的年轻人看着很可笑,今天拿着手机上的地图,可以到处跑,丢不了自己,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Email,完全凭着勇气拿着纸质地图行走。今天回想起来有很多很好玩的事情。

  我这么多年搬家,很幸运还保留了一些当时调查记录的小本子和信件,一个小本子简单记录了当年的日程,一个小本子记录了我要找的一些人的信息,可以复原当年联系的人和一些时间点。我发现当时在国外联络的一些人,大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到国外去留学或进修的人,很多现在已是精英,有著名的大画家、中科院的院士,都是帮我安排过住宿的好伙伴。另外一个来源是当年的照片,有些照片上有日期,可以让我把一些记忆精确地定格在某一天,可惜我不是那么喜欢照相,所以许多地方没有留下身影。

  每讲的中间或最后,都要介绍一下我的调查对于当年的学术意义是什么,我的收获是什么,当年的收获对敦煌西域文献和历史的研究有什么贡献。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作为一个研究敦煌的人其实很幸运,当年西方列强在敦煌之外,还去吐鲁番、于阗(今和田)、龟兹(今库车),我循着他们的收藏踪迹到处跑,世界各大名城都转了一圈。我的学术是和旅行捆绑在一起的,旅行也是学术,增长了许多见识。

  《满世界寻找敦煌》

  荣新江 著

  中华书局

  2024年5月出版